1、請回答簡述電子政務規劃的基本原則
1、全局性原則:電子政務系統規劃要有前瞻性和大局觀,從大處、遠處著眼,留有充分的擴充餘地。整體規劃是為了消除政府系統內、政府和社會之間高牆林立、信息孤島的狀態,因此,各個部門必須相互配合,不能各自為政,切不可為了某個部門局部利益而放棄系統的整體利益。所有行業、部門都必須服從政務需要,絕對不能只顧自己部門的利益而置政務這個核心目標而不顧。
2、實用性原則:所規劃的電子政務系統要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政府辦公及用戶對象的需求,使其無需經過復雜的培訓就能方便地使用該系統。電子政務系統規劃一定要從小的、容易實現的項目起步,或者將大專案拆解成若干個小項目進行規劃和實施。 這樣做,可以從中獲得實踐經驗,吸取教訓,是為了「以小勝成大勝」,是取得領導支持和用戶信賴的關鍵。
3、統一性原則:電子政務系統的基本目標是讓政府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因此,電子政務系統規劃就要體現和符合電子政務的基本目標,必須讓社會公眾在電子政務系統中普遍獲益,否則,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過程就會變成一個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在規劃實施過程中,不同階段實現哪些業務,需要考慮哪些成本因素,這些都要綜合考慮。
4、安全性原則:安全可靠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要求,如果沒有安全可靠的保證,網路一旦受到攻擊,就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甚至造成政府工作癱瘓,民眾生活受到影響。因此,在保證電子政務系統順利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政務信息系統安全保障規劃工作,堅持信息系統安全與電子政務系統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要把安全理念貫徹到規劃理念中,貫穿於電子政務系統的開發、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全過程。
(1)公需課電子商務政務系統建設原則擴展資料:
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是一項過程復雜、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開發與管理方法,通過系統規劃可以有效分析業務特點,預測業務變化,減少系統建設的盲目性,使系統在功能和規模上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和擴展能力。規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系統建設的難易和系統運行的效果。
2、如何制定電子政務的規劃
第一步,調查研究。在調研階段,首先應該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家有關信息化的政策,電子政務的指導思想,以及國家電子政務發展的總體規劃、戰略、框架等等,其次,要調研國家電子政務示範單位的成功經驗,以及它的法律法規,國家為了更好地推動電子政務的建設總會抓一些試點、示範項目,我們在制定規劃的時候,要及時了解和調研這些試點示範的成功經驗,以及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制定好自己的規劃。然後,要結合本地區的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規劃、需求、電子政務信息化的現狀進行深入的調研。只有把本地區這些東西吃透了,才能夠更好地制定電子政務的發展規劃。調研是制定電子政務規劃的基礎,深入的調查研究以後,佔有大量的資料,掌握更多的信息,在具體做規劃的時候,才能夠心中有數。 第二步,方案制定。當你佔有大量的資料,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進行了充分調研以後,就可以進行方案的制定。這個方案就是本地區、本部門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策略和系統建設方案,最終要完成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規劃報告。 第三步,組織論證。通過專家進行電子政務的方案論證,論證方案通過以後,就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電子政務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 一個好的電子政務規劃,至少要包括以下最基本的內容:系統的需求分析,系統的總體目標和建設原則,總體方案的設計,系統功能的分析,網路基礎支撐平台,技術路線以及關鍵技術的解決方案,風險與控制,人員培訓規劃,再就是項目實施的進度安排,包括經費的籌措、經費的來源、預算,還要有這個項目的隊伍建設,最後還要有效益分析。 這些就是制定電子政務規劃必須遵循的規律。有兩點再做一點解釋: 第一點,系統需要分析非常重要。從國外電子政務建設的經驗來看,一個應用系統構建成功不成功,首先不取決於IT企業,也不取決於軟體開發人才,而是首先取決於政府需求方。因為政府機構是電子政務應用的需求方,你的需求提得准不準,你的業務流程、業務模式概括得清晰不清晰,你的業務流程選擇適合不適合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應用系統的成敗。 最熟悉政府業務的是政府人員,而不是IT企業的開發人才。所以一個好的應用系統,首先必須由政府需求方提出一個准確的需求分析,它的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描繪要科學、合理,這樣,IT企業的軟體人員才可以根據政府的需求進行軟體開發。這樣,成功的概率就比較高。如果政府部門大而化之,就這個,你就給我做吧,那麼軟體人員因為對政府的業務過程不熟悉,特別是對業務模式,業務流程不熟悉,就很難開發出非常適合政府需要的應用軟體。從這個意義上講,系統的需求分析是政府人員和IT專家兩者結合的產物,必須很好結合,才能把需求分析做好,否則可能就是大而化之,可能就是描繪不準確,可能就是一般的泛泛而談。所以,需要分析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點,電子網路政府規劃的時候,技術路線,網路基礎平台也很重要。網路結構如何劃分,我們現在的大體規定是,國家電子政務的網路結構,一般要有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政務內網走機密信息,它和政務外網完全是一個物理隔離,而政務外網可以依託英特網來構建,就是說在互聯網上可以構建政務外網,直接和你的門戶相連,而且國家規定,政務內網從中央來講,國務院只連到下面17個單位、31個省市、15個副省級城市,一個新疆建設兵團。這是國家大的規定,具體到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在制定規劃的時候,就要認真研究,國家這樣一個網路結構到我這個地區,到我這個部門,到我這個系統以後如何實現它,才能更科學、更合理、更有用,既不違反上面的政策,也能夠用起來,這就是很大的一個問題,很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認真研究這些,在制定規劃的時候不認真研究網路結構,不認真研究如何才能夠通過信息的手段給社會、給公眾提供更好的、快捷的服務,簡單地照搬,我認為是很有風險性的。在制定規劃的時候,這些內容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必須包括在內。
3、電子政務建設指導原則是什麼?
1.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對政務工作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監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通過積極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增強政府工作的科學性、協調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原則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國電子政務建設要堅持以下原則:
(1)統一規劃,加強領導。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制定總體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同志要親自抓,防止各自御檔肆為政。要正確處理中央與鎮轎地方、部門與部門的關系,明確各自的建設目標和重點,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分步實施。
(2)需求主導,突出重點。電子政務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根據政府業務的需要,結合人民群眾的要求,突出重點,穩步推進。要講求實效,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當前要重點抓好建設統一網路平台、建立標准、健全法制,建設和整合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業務系統。
(3)整合資源,拉動產業。電子政務建設必須充分利用已有的網路基礎、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加強整合,促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蠢櫻。要在符合標準的條件下優先使用國產設備與軟體,逐步推進系統建設、運行維護的外包和託管模式,帶動我國信息產業發展。
(4)統一標准,保障安全。加快制定統一的電子政務標准規范,大力推進統一標準的貫徹落實。要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綜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電子政務建設,一手抓網路與信息安全,制定並完善電子政務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4、電子商務主要理論有什麼?
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內容包括:
1、電子商務概念;
2、電子商務的框架模型;
3、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
4、電子支付與網上銀行;
5、網路營銷;
6、物流及供應鏈管理;
7、電子政務;
8、電子商務法律;
9、電子商務系統建設。
5、構建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體系的原則有哪些
參照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並結合電子政務安全體系方面的研究,構建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體系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設計、整體部署: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體系設計要全面,應充分考慮到電子政務系統環境各個方面的風險,從物理、網路、數據、應用系統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和設計並作整體部署,同時加強安全制度建設和教育培訓。只有做到不忽視或漏掉電子政務系統中任何一個安全環節,才能夠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2、統一標准,加強管理: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體系設計應遵循統一的技術標准和管理標准,除了採用國際標准和我國自主研究的演算法之外(包括數據加密解密演算法、數據摘要演算法、數字簽名演算法、密鑰管理演算法等),還要考慮到安全體系將來的擴展性和系統介面要求,採用通用的數字證書標准、統一的介面規范、統一的數據包格式等。
3、需求主導,重點突出:安全體系設計應該以需求為主導,切合電子政務系統對安全的要求,突出安全體系的重點,比如網路安全方面的防火牆設置、入侵監測等、統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認證平台、統一的日誌管理、安全審計等,同時根據數據的安全級別、業務系統的安全層次等採取有區別的安全措施以兼顧系統的性能和效率。
4、靈活配置、動態部署:安全相關的技術發展迅速,電子政務系統的安全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體系設計也需要能夠根據變化易於調整和改變。安全體系設計應該提供多種安全策略和方法,並支持靈活的配置方式以允許用戶進行選擇和動態部署。
5、制度建設、安全培訓:電子政務系統用戶的安全意識及其掌握的安全相關技術知識是整個安全體系高效、有效運行和正常管理、維護的前提。在電子政務系統安全體系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安全制度建設,制定安全操作規范,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對系統用戶進行安全相關教育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