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貴州新農村建設政策規定,貴州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商務部等19部門《關於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商建發〔2015〕306號)、《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5〕28號)精神,加快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機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充分發揮貴州特色產品資源和大數據產業優勢,以拓寬農特旅產品網銷渠道和滿足農村電子商務消費需求為重點,依託現有開發區、農業產業園區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園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著力抓好試點示範建設,加快完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物流、通信、政策等支撐體系,推動電子商務與「三農」融合發展,促進農村經濟農民生活加快轉型升級,為實現我省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17年末,全省共打造50個以上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各縣(市、區、特區)分別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建成1000個以上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建成10000個以上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鼓勵具有條件的縣創建電子商務產業園,2017年力爭達到50個;力爭培育發展1000個以上注冊地在縣鄉的電子商務企業法人主體;發展鄉村網店10000個以上;培訓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0萬人次以上;開創貴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成功模式,力爭農村產品(包括農產品和產自農村的工業品、民間工藝品、鄉村旅遊產品等)上網銷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實現農村產品賣得出、賣得好,鄉村用品買得到、方便買,促進農村加速發展、加快轉型。
三、工作內容
(一)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1.引導農民運用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加強農村電子商務政策引導和職業技能培訓,以大學生村官、返鄉青年、大學畢業生、農村能人等有潛力、能成長的創業群體為重點,積極培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帶動農村居民從事電子商務創業和就業。(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團省委、省婦聯,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引導農村市場主體應用電子商務。引導農業園區、農業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家庭作坊、鄉村景點、鄉村旅館、農村經紀人、民間藝人工匠、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生產經營主體,轉型利用電子商務從事網上產品和服務營銷。支持「萬村千鄉」農家店、供銷合作社農資連鎖店、農村郵政局所(站)、農村信息化基層信息服務站點、農經網信息服務站等利用電子商務組織放心農貨進城市,推動放心商品進農家,為農民提供優質、方便、實惠、可溯源的生產生活資料。鼓勵農業科研院所、農業服務機構開展網上業務,提供便捷、專業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及時傳播推廣最新農業科研成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供銷社、省郵政局、省遠教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3.引導電子商務企業下鄉開展業務。加強電子商務招商選商,重點面向江蘇、浙江等電子商務發達地區開展電子商務產業招商選商,積極引進各類電子商務企業落戶縣鄉。引導電子信息、金融服務、倉儲物流、策劃營銷等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開拓農村業務,提供農村電子商務產品策劃、小額信貸、網店建設、網店代運營、營銷推廣、倉儲包裝、物流快遞、資金結算等服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投資促進局、省供銷社、省政府金融辦、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二)搭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平台。
1.分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完善貴州電子商務雲等本土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支持貴州農業信息網、農經網等省內涉農信息發布平台向商品在線交易平台轉型;支持省供銷社建設「貴農網」,為農村市場主體提供上網開店銷售、運營管理等優惠服務,降低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和經營成本。鼓勵各地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易購、一號店、郵樂購等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企業合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氣象局、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鼓勵各縣圍繞當地特色優勢資源,在完善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建設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聚合電子商務發展要素,為當地網商和創業群體提供低成本的辦公用房、倉儲物流、產品包裝、宣傳推廣、產品攝影、融資支持、網路通信、人才引進、培訓交流等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吸引電子商務企業集聚發展,孵化培育電子商務企業成長壯大,把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成為地域特色明顯、服務體系完善、產業鏈條完整、產值增長強勁的產業集聚區。有條件的鄉鎮要積極為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群體集中提供創業公共場所,完善配套服務,建設鄉鎮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3.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支持建設貴州農業雲,建設「大數據+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公共雲服務系統,應用雲數據分析發布農業產銷、鄉村旅遊動態市場信息,提高農產品產銷率與鄉村旅遊接待率;建設農產品生產、流通全過程質量標准檢測監管的雲服務體系,實現上線農產品質量可控可溯源。(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農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支撐體系。
1.建設縣級電子商務服務(運營)中心。各縣要落實場地,鼓勵依託現有產業園區、空置廠房等閑置土地資源,集中建設1個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運營)中心,服務中心採用政府監管、企業運營的模式,由運營企業負責落實服務管理專業人員,承擔縣域電子商務創業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工作和電子商務業務咨詢工作;建立和縣級政務中心直通通道,為電子商務企業代辦需要向有關行政管理機構辦理的各種證照;為電子商務創業、電子商務運營企業提供產品攝影、包裝設計、倉儲配送、物流快遞、融資等中介服務;向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申報兌現服務;按照統一的電子商務統計口徑,承擔縣域電子商務統計分析工作、監測電子商務市場信息,向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決策所需信息咨詢;負責組織縣域產品公共品牌的宣傳推廣;指導和管理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開展相關業務;負責與電子商務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同行服務機構、相關行業協會對接交流,組織各類電子商務服務資源為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服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扶貧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建設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服務站(點)。對現有的「萬村千鄉」農家店、供銷合作社基層網點、農村郵政局所(站)、農村信息化基層信息服務站點、農經網信息服務站、遠程教育站點等網點進行相互整合,賦予電子商務服務職能,實現農村電子商務「鄉站、村點」服務全覆蓋,為農村居民提供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咨詢服務和代辦網路購物、代辦上網售貨、代收快遞包裹、代購車票、代辦轉賬匯款等便民服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農委、省扶貧辦、省氣象局、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構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支撐體系。
認真落實「雁歸興貴」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整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春潮行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扶貧部門「雨露計劃」、農業部門「陽光工程」等部門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支持開展針對農民及返鄉人員的電子商務職業基礎技能培訓。建設貴州省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鼓勵省內高校、職業院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擴大電子商務專業招生規模,鼓勵電子商務培訓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針對農民進行專業化培訓,努力培養一批兼有電子商務理論和實操能力的農村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回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五)完善電子商務基礎支撐體系。
1.完善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完善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鄉村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鼓勵快遞物流企業建設農村快遞物流倉儲包裝網點設施尤其是冷鏈物流設施,開拓鄉村快遞物流業務;完善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供銷社村級綜合服務站、郵政快遞網點等物流節點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城鄉客運站與快遞物流企業合作,利用農村客運班車搭載快件,降低運輸成本,著力解決鄉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鼓勵大中城市發展農產品銷售終端配送服務,推進生鮮農產品經營企業與社區便利店合作開展「時令預訂」、「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業務,暢通農產品進城銷售「最後一百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供銷社、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寬頻網路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加快實施「寬頻貴州」行動計劃、信息基礎設施三年會戰,加快4G網路向鄉村覆蓋,落實通信提速降費政策,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網路服務能力和水平,降低農村電子商務網路服務成本。(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六)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推廣。
1.拓展農產品網路銷售渠道。支持引導各類涉農生產經營主體到貴州電子商務雲、貴農網等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開店營銷,重點支持「三品一標」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開設旗艦店,鼓勵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開拓網上B2B市場,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發展網路分銷業務。(責任單位:省農委、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省氣象局、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支持農產品網路營銷推廣。支持利用貴州電子商務雲、農業雲、貴農網、農業信息網、農經網和有關官方微博微信等公眾平台,發布農村產品營銷信息尤其是公共品牌產品、特色優勢產品、季節性大宗產品的產銷信息。(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旅遊局、省供銷社、省氣象局、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3.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推進「貴品系列」公共品牌建設,支持特色優勢農產品集中出產區建設區域性特色公共品牌,鼓勵各類涉農市場主體爭創馳名商標,提升貴州農村產品的市場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七)規范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秩序。加強市場和上線產品質量監管,強化「三品一標」產品和認證標志監督,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的原則,探索建立上線產品的指導准入標准,嚴禁濫用相關標識;加強農村產品標准化、安全生產、加工和流通等環節的質量管控;鼓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標准研製、標准化項目建設等標准化工作,逐步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溯源體系,保障電子商務上線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電子商務誠信信息監管機制,依法打擊危害農村電子商務中的制假售假、網路詐騙、網路盜竊、惡意操縱市場等違法犯罪行為,保障農村電子商務有序健康發展。(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農委、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食葯監局、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扶持政策
(一)財政扶持。省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國家電子商務支持政策,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郵政管理局等部門和單位要將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納入重點支持范圍,每年從有關專項資金和基金中明確一定比例資金,市縣相應安排適當財政資金,共同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各級財政資金重點用於支持創建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示範鄉(鎮)、示範村,重點投向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縣鄉電子商務產業園、農村冷鏈物流設施等平台設施建設和農民電子商務創業就業技能培訓,適度補貼鄉村物流,重點向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傾斜。(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二)金融支持。鼓勵金融及擔保機構加大農村電商項目信貸扶持力度,創新金融信貸產品、降低信貸門檻、簡化信貸程序,為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營業主體提供便利的融資服務;鼓勵發展農村小微企業信貸信用保險,增強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營業主體的融資能力。「黔微貸」、「貴園信貸通」、「特貧特惠貸」等既有金融服務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和個人開放。
各部門要努力營造有利於電子商務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和輿論氛圍,切實促進民間投資電子商務,激活並調動民間資本向農村電子商務產業流動。(責任單位:人行貴陽中心支行、省政府金融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用地支持。依法優先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農村倉儲物流等建設項目用地。對於年銷售額在500萬以上,且以銷售本地產品為主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在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方面給予適度傾斜。對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帶動影響的建設項目實行專項協調制度,確保項目用地條件。(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稅收支持。全面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按規定減免符合條件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和個人稅收。(責任單位: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把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我省農村全面發展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重要途徑,切實加強領導,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明確發展目標、制定具體工作措施,並認真組織落實,合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市(州)、縣(市、區)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要切實履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主體責任,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要切實承擔省級行業主抓職責,密切配合,共同對本方案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工作內容進行細化分解,協調推進落實;縣級供銷社要認真履行本級行政區域的工作主抓責任,各級職能部門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省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好對各地區各部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的督促檢查,對工作推動落實得好、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適當方式表揚鼓勵,對工作推動不力、發展效果差的給予適當方式批評鞭策。
(三)宣傳推廣。堅持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正確輿論導向,利用各類新興媒體和有效形式,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廣泛宣傳報道農村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和典型人物,提升示範效果。召開農村電子商務現場會,總結交流農村電子商務經驗和模式;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營造我省全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良好氛圍。
2、我省累計共認定多少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推動電商進村綜合示範工程近兩年來,農村地區的網路環境和農產品網銷形態得到極大改變,但由於配套與城市相去甚遠,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強。」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四川農村電子商務而言,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最急迫的還是要解決物流體系等基礎配套和人才等問題。
四川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14年入圍:安岳縣、西充縣、三台縣、資中縣、夾江縣、仁壽縣、渠縣
2015年入圍:中江縣、青川縣、鹽源縣、岳池縣、北川縣、青神縣、石棉縣、宣漢縣、簡陽市、理縣
2016年入圍:萬源市、汶川縣、蒼溪縣、通江縣、平昌縣、小金縣、儀隴縣、敘永縣、廣安區、雷波縣、江油市、滎經縣、樂至縣、米易縣、蒲江縣、峨眉山市、鄰水縣、筠連縣、洪雅縣、隆昌縣。
3、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示範縣名單 全國范圍都有哪些
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序號
省(區、市)
示範縣名單
1
河北
行唐縣、灤平縣、易縣、黃驊市、永清縣、肥鄉縣、青龍縣、樂亭縣、平鄉縣、安平縣
2
山西
垣曲縣、靜樂縣、左權縣、興縣、武鄉縣、陵川縣、侯馬市、清徐縣
3
內蒙古
和林縣、土默特右旗、扎蘭屯市、五原縣、涼城縣、科右中旗、正藍旗、巴林右旗
4
遼寧
瓦房店市、東港市、興城市、綏中縣、凌源市、本溪縣、清原縣、桓仁縣
5
吉林
通榆縣、蛟河市、樺甸市、通化縣、敦化市、臨江市、伊通縣、延吉市
6
黑龍江
泰來縣、勃利縣、延壽縣、嫩江縣、樺南縣、海林市、方正縣、克東縣
7
安徽
明光市、舒城縣、岳西縣、廣德縣、無為縣、金寨縣、桐城市、碭山縣
8
福建
尤溪縣、沙縣、清流縣、雲霄縣、明溪縣、漳浦縣、建寧縣、建甌市、武平縣、長汀縣
9
江西
贛縣、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安遠縣、龍南縣、全南縣、定南縣、興國縣、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瑞金市、井岡山
10
河南
睢縣、泌陽縣、唐河縣、汝州市、盧氏縣、長垣縣、林州市、台前縣
11
湖北
麻城、英山、黃梅、赤壁、鶴峰、廣水、秭歸、石首
12
湖南
韶山市、寧鄉縣、炎陵縣、江永縣、邵東縣、雙峰縣、汨羅市、桃江縣
13
廣東
龍川縣、饒平縣、平遠縣、南雄市
14
廣西
巴馬瑤族自治縣、靖西縣、浦北縣、東興市、柳城縣、桂平市、灌陽縣、荔浦縣
15
海南
屯昌縣、澄邁縣、定安縣
16
重慶
秀山縣、酉陽縣、石柱縣、雲陽縣、忠縣、城口縣、彭水縣、巫溪縣
17
四川
中江縣、青川縣、鹽源縣、岳池縣、北川縣、青神縣、石棉縣、宣漢縣、簡陽市、理縣
18
貴州
石阡縣、湄潭縣、印江縣、興義市、普安縣、龍里縣、德江縣、清鎮市
19
雲南
通海縣、賓川縣、劍川縣、南華縣、玉龍縣、蒙自市、永勝縣、文山市
20
西藏
貢嘎縣、措勤縣、班戈縣、八宿縣
21
陝西
洛川縣、神木縣、子長縣、靖邊縣、富縣、延川縣、府谷縣、黃陵縣、米脂縣、延長縣、橫山縣、宜川縣、安塞縣、清澗縣、綏德縣
22
甘肅
華池縣、民勤縣、寧縣、環縣、岷縣、會寧縣、庄浪縣、成縣
23
青海
共和縣、互助縣、祁連縣、湟中縣
24
寧夏
鹽池縣、同心縣、西吉縣、平羅縣
25
新疆
特克斯縣、阿克蘇市、尉犁縣、沙灣縣、民豐縣、和靜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26
新疆兵團
農一師、農二師
合計:
200
2014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序號
省(區、市)
示範縣名單
1
黑龍江
慶安縣、富裕縣、明水縣、肇源縣、尚志市、拜泉縣、集賢縣
2
河北
清河、正定、遷安、寬城、永年、阜平、康保
3
湖北
潛江市、棗陽市、紅安縣、丹江口市、鄖西縣、通山縣、來鳳縣
4
四川
安岳縣、西充縣、三台縣、資中縣、夾江縣、仁壽縣、渠縣
5
安徽
巢湖市、懷遠縣、歙縣、霍山縣、績溪縣、蕪湖縣、石台縣
6
江西
寧都縣、玉山縣、新干縣、於都縣、廣豐縣、蓮花縣、進賢縣
7
江蘇
睢寧縣、新沂市、常熟市、沭陽縣、宜興市、東台市、豐縣
8
河南
新安縣、光山縣、博愛縣、臨潁縣、淇縣、鄢陵縣、封丘縣
以上數據是由SEO商學院數據研究中心總結出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
4、互聯網創業農村電商扶貧?
電商扶貧總結 採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以下就是我整理的電商扶貧總結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電商扶貧總結 電商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對於貧困戶增收意義重大,作為扶貧部門更有必要、有責任把此項工作抓好抓實。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關於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快電子商務扶貧步伐,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新模式。結合XX縣政府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精神,針對XX縣貧困狀況,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工程支持XX縣精準扶貧工作? 一、要確定目標任務 以全縣321個建檔立卡的行政村為單元,以73個貧困村和15個老區村為重點對象,以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扎實抓好黨政推動、市場運作、基礎配套、協會牽引、示範試點等關鍵環節的工作。2015—2017年,全縣70%以上的貧困村實現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當地特色產品,交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全縣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動寬頻。2018—2020年,全縣貧困村基本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實現「三有一能」目標,即縣有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有電子商務服務站,村有電子商務服務點,貧困戶能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自產產品、購買生產生活資料,交易額年均增長30%以上,全縣貧困村寬頻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網路全面覆蓋。 二、要採取可行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進體系。縣、鄉鎮建立健全電商扶貧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負責電商扶貧的方案設計、政策制定、協調指導、工作推進、檢查考核等工作。層層成立電商協會,形成政府、協會、駐村工作隊共同推進電商扶貧的工作機制。 (二)建立網店服務體系。完善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鄉鎮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功能及配套設施,為貧困村和老區村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策劃、培訓、IT外包、美工、客服、代運營等專業服務,健全上下游服務鏈;建立電子商務創業園,為貧困村和老區村網商提供創業孵化服務。 (三)建立網貨供應監管體系。按照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要求,確定特色主業、主打產品,加工適宜網路銷售的優質產品。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帶動貧困戶從事網貨生產,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認證一批網貨供應定點企業,為網店提供充足豐富的貨源。加強農特產品網貨監管,制定農特產品加工標准,指導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按標准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從源頭保證網貨供應流通環節質量監管,建立網銷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對流通環節進行監測,杜絕質量隱患。 (四)建立網路物流體系。加快貧困村及老區村寬頻建設,採取有線無線結合的辦法,擴大網路覆蓋面。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在貧困村設立服務網點,鼓勵發展面向鄉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提高網貨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訓體系。制定培訓規劃、方案,整合現有培訓資源,構建由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高等(職業)院校及電商龍頭企業為主體的電商扶貧人才培訓體系,實現電商扶貧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培訓全覆蓋。 (六)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圍繞「三有一能」目標,建立電商扶貧統計通報制度,重點考核網店數量、銷售量、交易額及帶動貧困村、老區村、貧困戶外銷農特產品,以及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情況。 三、要抓好重點工作 (一)寬頻網路建設。縣工信委等有關部門按照「寬頻中國」戰略要求,研究制定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措施,推動光纜入鄉、進村、到戶,實現貧困村、老區村互聯網全覆蓋。 (二)物流快遞支撐。通過物流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和扶持物流企業在鄉鎮建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門店,在貧困村、老區村建立快遞服務點,開展集中收購、集中配送,到2017年實現物流快遞鄉鎮基本覆蓋,功能輻射到村。 (三)網店規模壯大。採取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方式方法,幫助貧困戶開辦網店,銷售農產品。通過與當地電商龍頭企業、網路經紀人、能人大戶、專業協會開展貧困戶網店「一對一「對接,幫助貧困戶提高網店運營效益。對暫不具備開辦網店條件的貧困村,鼓勵鄉鎮幹部、大學生村官、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村在校大學生以及致富能人,在鄉鎮電商服務站、縣電商服務中心或電商創業園內開設網店,代銷農特產品。 (四)網路品牌培育。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支持農產品「地標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等資質的申報認證,加強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和知名度。建立電商扶貧農特產品目錄庫,對全市優質特色農產品種養規模、產量產值、品質特色開展調查摸底統計,確定主導品牌,編制特色主導產品目錄。引導支持每個鄉鎮至少培育一戶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龍頭企業,進行認證掛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務支撐。將電商扶貧納入扶貧小額貸款支持范圍,對開辦網店、從事網貨生產銷售的貧困戶和帶動貧困戶生產銷售網貨產品且效果明顯(以銷售貧困戶產品為主)的企業和網店,給予免抵押、免擔保、5萬元以下、三年以內的小額信貸支持,政府按基準利率全額貼息。鼓勵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在鄉鎮設立服務網點,村設立金融服務代辦點,改善農村網店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條件。 (六)試點示範引領。按照全省貧困地區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工作安排,盡快制定各縣、鄉鎮電商扶貧路線圖,確定時間表,高標准、高質量地做好試點工作。實施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做好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工作。積極爭取與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京東集團「千縣燎原」和蘇寧「農村電商」計劃的對接,利用大平台提升我縣電商扶貧質量水平。 四、要強化組織保障 (一)組織領導。電商扶貧工作實行「省上指導、市州協調、縣負總責、鄉村落實」的工作體制,在市、縣電商扶貧推進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各鄉鎮和貧困村、老區村為具體實施單位,要整合鄉鎮電商和扶貧工作力量,抓好電商扶貧各項工作的落實。貧困村、老區村「兩委」班子、雙聯單位和駐村工作隊要配合做好電商扶貧項目實施、政策宣傳、組織培訓和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 (二)責任分工。扶貧部門負責貧困村、老區村、貧困戶基本情況、需求清單和規劃計劃的制定,以及綜合協調、進度通報、監督檢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務部門負責做好電商大平台引進、本土平台培養、網貨促銷、物流配送、人才培訓、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等工作;農牧部門負責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評價制度等工作;農工辦負責把電商扶貧作為駐村隊和幫扶單位的一項重要職責,納入駐村幫扶年度考核;工信等有關部門負責做好協調電信、移動、聯通、鐵塔、廣電網路等企業加快貧困村寬頻網路建設工作;工商、質監、食葯監部門負責做好網上銷售產品的資質認證、質量安全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加大網路市場監管力度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做好電商扶貧配套資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財政獎勵扶持辦法。 (三)技能培訓。以縣為主體,做好電商扶貧的系統培訓和專項培訓。把電商扶貧培訓納入「兩後生」培訓范圍,列入年度計劃,加大培訓力度。採取「走出去」與「引進來」、課堂教學與現場觀摩、專家理論講解與店主現身說法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務求培訓效果,提高培訓質量。以縣(區)為主體,加強對網店經營者的專業培訓,重點對網上開店、網店裝修、客服、運營推廣、產品拍照美化及店鋪管理維護工具等操作技能進行培訓,幫助掌握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產品的一般流程,並能獨立運用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確保每個貧困村、老區村至少培訓2名電商應用人才。 (四)考核獎懲。商務、扶貧等部門要建立健全電商扶貧部門協作機制,對電商扶貧工作進行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底考核,推動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全市電商扶貧成效突出的「明星網店」和「誠信網店」,給予獎勵;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損害定西電商扶貧形象的行為,採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予以懲罰。 (五)宣傳引導。加大電商扶貧的宣傳力度,在報紙、電視、廣播和網路等主流媒體上開辟專欄,進行跟蹤式專項宣傳報道。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靈活運用微博話題、微信欄目,對電商扶貧工作持續開展宣傳報道。依託「四雙」行動,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群眾在電商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電商扶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營造電商扶貧的濃厚輿論氛圍。 篇二:電商扶貧總結 寧都探索以電商扶貧推動老區振興發展 寧都縣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受交通區位、發展基礎等因素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遠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針對這一現實,寧都縣搶抓機遇,以電商產業發展為突破口,探索精準扶貧新機制,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引領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得益於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寧都縣先後被列為全國創建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試點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試點縣。專家認為,寧都縣這一探索實踐為貧困地區開展精準扶貧提供了有益借鑒。 電商挺進紅土地 老區煥發新活力 寧都縣賴村鎮蓮子村位於縣城西南部24公里處,地理位置偏僻,是傳統的農業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7畝,經濟條件較差。全村8800餘人,有近三成都是貧困人口。長期以來,村裡的青壯年大多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輝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在村頭開了個「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讓村民們體驗到了電子商務帶來的甜頭。 蓮子村年近六旬的貧困戶宋有亭把自家產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務站,「毛芋仔在市集上賣1.5元/斤,在網上能賣到3元/斤,價格翻了倍,前幾天我剛賣出去20斤。」宋有亭說。 「服務站可以為村民提供網路代購、代銷等服務,目前上線的農副產品有農家自產的土雞蛋、紅薯和芋頭,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麥芽糖等。」宋建輝介紹說,開業一個多月來,服務站幫助村民代購代銷270餘筆,累計交易金額3600多元。 宋建輝經營的「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是寧都縣與中國郵政聯合打造的農村電商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可為村民開展農副產品代銷、小額取款、代繳水電費、寄遞服務、手機充值等業務。目前,寧都縣已建成「農村E郵」村級服務站49個,計劃今年建設100個點,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除了「農村E郵」服務站之外,寧都縣還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在縣城建立縣級運營中心,在鄉村設立服務分中心或服務站,並在其相關電商平台開展寧都產品在線銷售;與京東集團合作,建設寧都生鮮農業「京東產地直供」、「京東產地直發」電商基地;與飛天麥光光集團合作,建設鄉級電商服務分中心4個、村級服務站21個。 「縣、鄉、村三級電商進農村服務網路的建設,打通了農業小生產與電商大市場的最後一公里。」寧都縣商務局局長寧蔚生說,寧都縣地處贛江源頭,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獨具特色的綠色無公害產品。有了電商平台,農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銷本地農副產品,實現農副產品增值。 在寧都,「虎蛙稻」大米、寧都黃雞、小布岩茶、寧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產長期「深藏閨中」。如今,這些土特產品搭上了電商平台,「E路」暢銷,日漸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據統計,目前寧都縣所有土特產均已實現網上銷售,全縣有各類土特產網店近500家,已有81家農業企業、2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輻射帶動貧困群眾800餘人從事電商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寧都縣委書記王四華說,過去由於地處偏遠、信息不暢,寧都農村優質的農產品難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場。電子商務大大縮短了農產品交易的.時空距離,對促進農產品銷售、提升產業效益、激活農村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扶持 孵化 服務走出電商扶貧路 「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不僅要讓農村因電商『活』起來,更要讓貧困群眾因電商『富』起來。」 王四華說,寧都縣將電商產業發展與扶貧有機結合,探索精準扶貧工作新機制,借力電子商務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脫貧之志,掌握脫貧之技,實現脫貧致富。 今年18歲的廖竹生,出生在寧都縣對坊鄉一個貧困家庭,由於先天疾病,他的雙手手腕無法伸直,屬於三級肢體殘疾。貧困的家境、殘疾的身體曾經讓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廖竹生做夢都沒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電腦前經營著一家屬於自己的網店。 去年10月,廖竹生報名參加了寧都縣電商產業園舉辦的免費電商培訓班,隨後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開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專櫃」的布鞋分銷網店。上個月,廖竹生的網店賺到了近3000元。「沒有電商的發展,沒有政府的幫扶,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自食其力。」廖竹生說。 和廖竹生一樣,越來越多的寧都貧困群眾通過電子商務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電子商務正在寧都城鄉遍地開花。 作為深居贛南一隅的貧困地區,寧都縣起初發展電子商務的氛圍並不濃厚。當地幹部群眾反映,寧都電商產業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況下快速推進、異軍突起,關鍵在於當地黨委政府對電商產業的高度重視、高位推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扶持電商、孵化電商、服務電商,使電商產業迅速崛起並成為扶貧攻堅的有力推手。 ——扶持電商。寧都縣設立了電子商務專項發展資金,2014年縣財政安排了800萬元,重點扶持電商產業園發展壯大、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及電商人才培育等,促進電商產業加速崛起。同時,寧都縣出台了《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寧都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寧都縣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在用地保障、財政支持、稅收扶持、價格優惠、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傾斜。 ——孵化電商。寧都縣因地制宜,通過市場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網商——飛天麥光光集團利用企業現有廠房改造建設縣電商孵化園,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開園,當年就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園內建有辦公樓、倉儲和人才公寓等4.1萬余平方米。寧都縣通過採取政府承租、企業建設和管理的模式,對入駐電商企業實行3年免租金、免水電費,有力地吸引縣內外電子商務企業入園創業孵化,目前已有102家企業和商戶入駐,從業人員超200人。 ——服務電商。寧都縣通過電商孵化園的集聚效應,瞄準國內電商龍頭企業招商,著力引進規模大、實力強的電商實體企業落戶寧都,鼓勵其在寧都建廠生產銷售產品。對引進的大型電商企業實行「一事一議」的獎勵政策,每年評選一批龍頭示範企業,並對獲得省、市示範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獎勵,促進有實力、有潛力的電商企業做大做強,推進示範企業在寧都「生根」。 電商扶貧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幫助貧困戶實現減貧脫困。為此,寧都縣設立電商扶貧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全力推進扶貧開發與電商發展相融合,積極探索精準扶貧和科學扶貧新載體。 據寧都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主任揭曉鴻介紹,寧都縣從免費培訓、扶貧貼息、小額信貸、信息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幫助貧困群體、殘疾人從事電子商務,優先安置貧困戶到電商產業園落戶創業;廣泛開展貧困戶電商技能培訓工作,開展貧困群體專題培訓,提供「雨露計劃」資金補助;鼓勵電商龍頭企業安排適當產品、適當崗位幫助低收入、殘疾人群體實現就業。 飛天麥光光集團是一家從事孔明燈生產經營的企業,依託電子商務平台,這家公司把孔明燈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連續多年蟬聯孔明燈全球產銷量第一。業務做大之後,集團董事長劉鵬飛在家鄉寧都縣田頭鎮開辦了一家孔明燈線下加工廠,為周邊鄉鎮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依靠孔明燈加工、包裝等簡單勞動,一些老弱病殘、低保戶等農村貧困人口,如今一個月也能拿到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據統計,自電商扶貧開展以來,寧都縣注冊網店1000多個,有1000餘人實現電商創業,提供電商就業崗位2000餘個,2014年全縣實現網路零售總額近6億元,同比增長47%。 樣本效應初顯 發展亟待扶持 「寧都縣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探索實施以電子商務促進扶貧開發的新模式,引發了多重效應。」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智勇認為,寧都縣電商扶貧的探索與實踐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可為省內外其他貧困地區發展新興產業、創新扶貧模式提供有益參考。 拓寬扶貧手段,增加農民收入。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塗龍峰說,電子商務是扶貧工作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受勞動力、地形、交通、區位、物流等因素制約,寧都這樣的貧困地區發展其他產業較為困難,而電商可以快速把當地土特產優勢轉化出來,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揭曉鴻表示,作為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電商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方式和手段,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多個產業融入到扶貧鏈條中去,輻射和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扶貧開發工作提質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縮小城鄉差距,融入「四化同步」。宋智勇等受訪專家認為,發展電商扶貧不僅有利於助農增收脫貧,還能將扶貧工作融入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進程中去,為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打破地域發展不平衡創造條件。 寧蔚生說,隨著電商扶貧的深入開展,寧都農村的通訊、物流、公路等設施都在逐步改善,加速了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揭曉鴻則談到,電商扶貧把貧困群眾從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中解放了出來,極大地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電子商務給貧困地區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王四華分析說,發展電商可以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擴大就業、促進生產、拉動消費,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貧困地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寧都縣進一步做深做細做精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臍橙、黃雞、白蓮、茶葉、油茶等農業特色產業生產標准化、品牌化、規模化;工業方面,寧都全縣已有10多家傳統製造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將「寧都製造」賣到了省內外;在第三產業方面,寧都立足客家文化優勢,將孔明燈、十字綉、寧都剪紙等特色工藝品搬到了網上銷售;此外,寧都縣電商經濟還帶動了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寧都縣一些電商企業從業人員指出,應當加大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當地扶貧幹部表示,呼籲上級部門從全局出發,制訂電商扶貧發展規劃,設立電商扶貧專項資金,制訂針對老區的電商扶貧優惠政策。有受訪專家建議,國家、省、市可以甄選一些縣(市),將其確定為電商扶貧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示範引領,從體制機制上健全完善電商扶貧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