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金華淘寶賣什麼的多
浙江金華淘寶賣小商品的多,因為金華有個小商品集散倉。
金華市商務部門緊抓國家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有利契機,把農村電商作為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道、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舉措,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商品和服務並重、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的農村現代市場體系初步形成,有效促進全市電子商務發展,示範成效與產業貢獻逐步凸顯。
截至目前,金華市共有蘭溪市、東陽市、義烏市、永康市、浦江縣、武義縣6個縣市入選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獲得專項獎補1.05億元,入選數量、獎補總額均居浙江省首位;其中,永康市、義烏市分別被國務院評為2018年度和2019年度農村電商工作督查激勵縣(每年全國僅評選10個),金華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地市,激勵縣總數全國第一。2021年,金華全市培育淘寶村478個,總數居全國第二、浙江省第一;累計培育電商示範村212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349個,總量均居浙江省首位。
2、桐廬縣的經濟
2015年,桐廬縣各項經濟指標依舊高居浙西地區各縣、市首位,並且拉大與第二名的差距。「浙西首縣」地位進一步鞏固。初步核算,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35.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98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182.87億元,增長7.1%,其中工業增加值166.50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129.99億元,增長15.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12:56.23:36.66調整為6.84:54.45:38.71。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82091元(摺合13149美元),同比增長9.0%,比上年增加899元。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97億元,增長8.1%。完成稅收收入23.98億元,增長8.8%,其中國內增值稅(25%)3.15億元,增長17.9%;改徵增值稅3.06億元,增長24.8%;營業稅6.11億元,增長6.8%,企業所得稅2.65億元,下降15.7%;個人所得稅1.76億元,增長88.3%。
全年財政支出40.31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教育支出9.59億元,增長16.5%;科學技術支出1.52億元,增長16.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87億元,增長25.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億元,增長13.0%;節能環保支出1.21億元,增長18.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03億元,增長1.9%。
2015年,全縣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7.27億元,增長17.9%。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9.31億元;第二產業投資91.75億元,增長34.4%,其中工業投資91.68億元,增長34.3%;第三產業投資146.21億元,增長9.9%。
全年固定資產施工項目557個,計劃投資560.19億元,比上年增長 5.0%;新開工項目 456個,計劃總投資194.15億元,同比增長5.3%。 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2015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億元,比上年增長5.2%,實現糧食總產量5.45萬噸、禽蛋0.51萬噸、肉類1.43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86萬噸、水果8.78萬噸。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新增糧食功能區8035萬畝,提升標准農田3.2萬畝,改造中低產田 8388畝,發展設施農業3500畝,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企業12家,新建無公害建設基地1.15萬畝。建成省級農林精品園4個,桐廬縣陽山畈村獲國家級「一村一品」認定。培育農村新型組織,全縣登記「農民之家」創業服務社43家,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6家,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家,土地折價入股合作社1660畝。成立桐廬勤優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資金互助會,累計發放互助金23筆213.18萬元。新注冊家庭農場56家。全年新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新增市級以上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 8 家,其中省級示範社4家。
2015年全縣上下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牢固樹立工業「第一經濟」意識。實現工業總產值834.60億元(快報預計數,下同),同比增長4.1%;實現銷售產值823.67億元,同比增長3.9%。
截止2015年末,全縣規模工業企業家數達377家,比上年凈增16 家,實現工業總產值 491.59 億元,同比增長4.1 %。其中,輕工業產值206.39億元,增長6.3%;重工業產值285.20億元,增長2.6 %;實現銷售產值484.60億元,同比增長3.8%;產值達億元的企業107家,比上年凈增3家,產值達362.01億元,占規上產值的比重73.6%,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6.82億元,同口徑增長0.1%,實現利稅總額46.47 億元,同口徑下降0.5%,實現利潤總額27.40 億元,同口徑增長0.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98.6%,同比下降 0.2個百分點。
信息經濟
隨著「兩化」融合與智慧應用深入推進,全縣信息經濟「一號工程」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深化以「三區」為核心的產業發展主平台、以海康威視為核心的安防產業、以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中國計量大學為核心的人才培育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弘博電子、英飛特光電等一大批信息經濟項目,實現了產業基礎、智慧應用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新生業態信息經濟(智慧經濟)成為全縣經濟增長新動力,發展成效初步顯現。全年實現增加值(剔重)19.11億元,同比增長20.1%(可比價,下同),佔全縣生產總值比重為5.7%,較2014年度提高0.95個百分點。增幅高出全縣GDP增幅10.6個百分點。
建築業
全縣有承包和專業承包資格的建築企業51家,完成施工產值5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4.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27.28萬平方米,增長3.5%;房屋竣工面積 181.87萬平方米,增長2.0%。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2.65萬元/人,增長3.5%。 2015年,緊緊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我縣堅持擴消費、謀創新、惠民生、抓項目、優環境,深化流通領域體制改革,實現全縣商貿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全年新增限額以上商貿單位55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3.14億元,增長18.5%;零售業零售額100.19億元,增長12.4%;住宿業零售額0.88億元,同比增長14.4%;餐飲業零售額18.14億元,同比增長10.8%。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全縣按照省市「電商換市」的戰略部署,把電子商務作為發展信息經濟、智慧經濟和美麗經濟的重要戰略支撐。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深入推動,我縣電子商務取得了快速發展。電商集聚平台整體提升,完成海淘買手街、網貨展示展銷中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商食堂等重點亮點項目建設。深化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農村淘寶」全覆蓋的縣域。緊密合作阿里巴巴,共同探索,形成一套清晰的「桐廬模式」,在全國其他縣市推廣運用。成功創建「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縣」,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佳縣」,橫村村被評為「淘寶村」,城東村被評為「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村」,第二屆中國縣域電商大會在我縣成功舉行。2015年,全縣共實現電商銷售26億元。
2015年,全縣完成郵政業務收入0.5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3%,完成郵政儲蓄收入0.21億元,下降4.5%,全年發送特快專遞115萬件,增長0.37%;完成電訊業務收入4.36億元,比上年增長9.6%。年末全縣電話用戶合計69.26萬戶, 比上年下降5.2%。其中行動電話用戶為66.52萬戶,增長3.9%,擁有量為162.52部/百人。
2015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68.22億元,比年初增加34.10億元,增長10.2%。單位存款余額為164.69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0.29億元,個人存款余額為198.94億元,比年初增加20.51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177.04億元,較年初增加1.7億元,增長1.0%。人均儲蓄余額4.41萬元,比年初增加0.04萬元,增長0.9%。
貸款規模穩步擴大。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01.59億元,比年初增加17.41億元,增長6.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147.97億元,較年初減少0.03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50.96億元,較年初增加17.63億元,增長13.2%。其中個人貸款增長較快,當年新增19.95億元,同比多增8.24億元。
201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及其新增額 指 標 年末余額(億元) 比年初新增額(億元)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 368.22 34.10 其中:本幣存款余額 363.26 29.77 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余額 177.04 1.70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 301.59 17.41 其中:本幣貸款余額 301.25 6.08 其中:住戶貸款 139.1 19.95 2015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50.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91%。景點接待遊客566.6萬人次,增長14.6%;全社會旅遊總收入118.3 億元,比上年增長 15.87%,其中景點門票收入1.46億元,增長17.47%;全縣鄉村休閑旅遊接待遊客654.9萬人次,同比增長26.82%,實現鄉村旅遊收入3.73億元,同比增長38.41%。
在建重大休閑旅遊項目和旅遊基礎設施項目113個,累計完成投資32.58億元。大批健康休閑養生類項目簽約落地桐廬,總投資額近75億,包括萬向養生養老旅遊綜合體、上沃溪旅遊綜合體項目、奧克伍德國際酒店等項目。富春江勵駿酒店正式對外營業;絲綢博覽中心博物館文化中心樣板房建成;江南國際養生中心國醫館、沿湖景觀、度假村、地下室等基本完工;環溪銀杏廣場、天子地果園等項目完成建設。
建成翙崗、雙塢、新龍、隴西、彰塢、梅蓉、富春山7個2A村落景區;富春江慢生活體驗區、江南古村落被授予浙西2015休閑旅遊目的地稱號;成功推出莪山秘境、綠蘆驛、雲夕戴家山、富春漫舍、外婆家「俺的生活」青龍塢等一批精品民宿。
全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3.28億元,比上年下降 28.7%。房屋施工面積379.3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5%;竣工面積64.54萬平方米,增長26.6%。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43.8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其中住房銷售39.93萬平方米,下降17.7%。實現商品房銷售額29.70 億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住宅銷售額27.38億元,下降10.3%。 桐廬經濟開發區(富春江科技城)全面啟動智慧安防小鎮和時尚箱包小鎮建設,順利對接國家級開發區創建申報工作,目前開發區升格國家級開發區已上報國務院審批。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14億元,實現稅收7.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8%和24.0%。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以海康威視為龍頭的智慧安防產業集聚效應明顯,配套企業落戶2家。積極推進「智慧·風情·生態城」建設,成功入圍「2015浙江『智慧園區』示範開發區」榜。力促電商產業新發展,韻達電商產業園正式開園,「淘倉」、「農村淘寶」項目入駐運營。創建市級以上名牌(商標)4件。
桐廬迎春商務區位於桐廬縣城南街道迎春南路,是浙江省首個縣級商務區。2013年9月16日,浙江省政府公布桐廬迎春商務區正式列入第三批浙江省服務業發展集聚區。 2014年獲得國家級電子商務拓展區稱號,並成為首個獲得杭州市命名的電子商務產業園。榮膺全省10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建設發展情況綜合排名第8位。2015年全年新注冊企業146家,累計入駐企業862家,入駐率達66.03%。成為2016杭州地區唯一一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提升發展試點單位,喜獲「浙江省十大金融創新集聚區」稱號。海陸世貿電商產業園入駐電商企業81家,特色項目亮點紛呈:省內縣域首個眾創空間—「春江渡口」和我縣首個雙創服務中心投入運營;「海淘買手街」14家海淘微商正常營業;「網貨展示展銷中心」成功運營並舉辦「東北特產展·通榆周」電商扶貧活動等多場大型活動。榮正金融產業園引進企業35家,已入駐15家,二期裝修即將完成。成為首屆中國國際快遞業大會舉辦地,承辦了第二屆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大會與中國縣域互聯網+行動聯盟成立大會。
富春山健康城管委會緊緊圍繞省級健康服務示範建設目標,聚焦選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提升服務水平,積極創建健康小鎮和省級產業集聚。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8億元;完成招商引資3.4億元;完成市外內資3.3億元;完成浙商創業創新任務0.9億。健康小鎮成功申報,成為全省首個健康產業特色小鎮。被列入全省第一批37個特色小鎮名單之一。成立健康城第一家民營企業黨支部。
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管委會大力實施全國美麗鄉村旅遊精品線工程,積極打造慢生活體驗區核心景觀道路主軸、「健康之旅、娛樂之旅、懷古之旅、思鄉之旅」、「詩畫蘆茨、古韻茆坪、隱逸石舍」等特色項目。全年遊客接待人數超2014年,接待遊客105.27萬人次,完成經營總收入9605萬元。成功簽約了近10億的投資項目,其中中高檔民宿13家,品牌和經濟效益快速顯現。蘆茨村榮獲2015浙江十大旅遊風情小鎮;茆坪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村;石舍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杭州市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 對外貿易
2015年,全縣完成外貿(海關)進出口總14.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進口總額0.68億美元,同比下降8.9%;出口總額14.05億美元,增長11.6%。出口總額中,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出口13.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4%;加工貿易出口0.83億美元,下降7.5%;其他貿易出口0.005億美元,下降99.4%。出口國別和地區中,對歐盟出口3.19億美元,增長3.7%;對日本出口0.41億美元,下降1.4%;對美國出口3.56億美元,增長0.3%。
交通運輸
2015年,全縣完成交通建設投資7.96億元。其中23省道浮橋埠至麻蓬段提升改造工程、富春江桐廬段水環境整治工程建設全面完工。柴埠大橋工程完成橋梁下部結構建設、富春江船閘擴建改造工程完成船閘主體水工土建工程。完成公路路面大中修110公里、農村聯網公路建設60公里、農村公路提升改造85公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26.45公里、危橋改造5座。完成「美麗公路」創建89.8公里及杭新景高速深澳、富春江出口提升改造。年末,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1796公里。
至年末,全縣擁有公交線路27條,共有營運公交車115輛,完成城區旅客運輸2520萬人次(含免費乘客),實現城區公交4G免費無線網路全覆蓋。更新公交車18輛、城鄉公交276輛、到期計程車25輛,其中,新開通19路、36路公交車和蘆茨灣慢生活體驗區旅遊專線;全面實現城鄉公交GPS聯網聯控;到期計程車全部完成油改氣設備安裝。至年底共擁有計程車176輛,完成牛山塢、浮橋埠和洋塘公交首末站提升改造及計程車服務中心建設,完成1312個城鄉公交停靠站(亭)、牌建設。出台實施了《桐廬縣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運價調整方案》、《桐廬縣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老年人免費乘車方案》,降低票價的同時,免費於桐廬籍70周歲以上老人、盲人及傷殘軍警;開通桐廬至蕭山機場大巴,為群眾出行提供更多方便和實惠。 著名企業上海申通快遞浙江申通快遞(原天天快遞)圓通快遞國通快遞(原CCES)韻達快遞比利時Hedgren箱包(桐廬立山收購)順通快遞紅樓集團中通快遞浙江蜂之語峰業集團有限公司
3、周至縣攜手開創電商扶貧新局面了嗎?
2017年5月,西安市委主要領導親自牽線搭橋,周至縣和趕街網的「手」握在了一起,正式締結農村電商戰略合作關系。這一開創性合作將以現代互聯網為紐帶,在周至繪就一幅電商扶貧的新畫卷,書寫一個浙江互聯網平台服務西北地區農村發展的新故事。
在這個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時代,若是不緊跟潮流,註定是要被時代所拋棄。
趕街網給周至的電商發展支出了妙招:通過借鑒「遂昌趕街模式」搭建周至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周至模式」。同時,通過組織創新,連接區域資源協同發展,加強及聚焦農村產品上行,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努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理念及銷售的功能,助力扶貧攻堅。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發展農村電商的邏輯實則是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利用電商平台的消費受眾、銷售渠道、物流運輸、金融工具等資源為農村構建產業體系,通過農產品銷售的電商化、產業化幫助農村培育造血功能。此次周至與趕街網通過互聯網這一平台的對症施策,既促進了周至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同時也開拓了趕街網業務范疇,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西安有非常雄厚的人才資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位於楊凌,毗鄰周至,該校距離周至縣政府僅27公里距離,半小時車程。
正是基於這些獨特的優勢,周至與趕街網聯合打響了振興的第一槍:培育人才。
據介紹,為規劃電商人才創業中心的場地,周至縣以「夢想小鎮」,縣級CBD的高度,定位完善硬體,以「政府+趕街+專業園區運營商」的模式打造園區;同時,周至制定人才培訓及創業的政策,適時舉行園區入駐企業的入園儀式,進行宣傳,擴大影響。
同時,周至還與西農、西安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建立大學生電商實訓基地,著重面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學生群體,招募畢業生入駐周至電商孵化器,並對接本地農業合作社和企業;立足西安,面向外地,多渠道進行政策宣傳,吸引人才與企業入駐。
此外,為充分發揮其聯系面廣、人才濟濟、信息靈通的優勢,開展電商人才培訓、貧困戶創業提升培訓及產品展示宣傳服務工作。 2017年全縣電商人才培訓15000人次,其中普及培訓13000人次,增值提升培訓2000人次,實操培訓2197人次,培訓貧困戶634人,帶動電商創業就業1800人,帶動貧困戶電商創業115人,呈現初級培訓全面普及、提升培訓踴躍參加、創業典型不斷涌現的局面。
提起周至,相信不少人首先會想起獼猴桃。作為全國唯一的獼猴桃標准化管理示範縣,全國60%獼猴桃鮮果,80%的獼猴桃果乾產自周至。周至獼猴桃有傳統的品牌優勢,但產業結構單一,依賴性強,卻始終沒有形成獨立的分級品牌。
而與周至相鄰的寶雞眉縣剛剛舉辦了世界獼猴桃大會、中國獼猴桃年會暨第六屆中國陝西(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該縣每年有30%的獼猴桃通過電商銷售。
兩相比較,周至的電商產品比較單一,目前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區域電商產品的品牌化已是迫在眉睫。
對此,趕街網在這一問題上首先借鑒「新奇士橙」、西湖龍井、紹興黃酒等品牌的打造方式,規劃「周至獼猴桃」的品牌打造策略。同時,引入專業的品牌運作公司,進行品牌的頂層設計,做好規劃,打響周至的名牌效應。
同時,在擴大獼猴桃的品牌影響方面,周至還實施了縣委書記或縣長代言機制。由書記或縣長來代言周至獼猴桃,通過微博、微信,專業化團隊運作,打造「獼猴桃書記」或「獼猴桃縣長」的形象,來推動區域公共品牌的樹立。
據悉,為了在銷售模式上創新,趕街網准備以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的O2O方式運作周至當地生鮮產品;同時,借鑒網路平台成熟的苗木花卉銷售模式,營銷周至苗木花卉,並通過對互聯網公共品牌的運營,打造出一批互聯網品牌企業。
目前,精準扶貧、全面脫貧已到攻堅階段,為配合電商進農村示範縣的驗收,農村電商勢必要把「電商扶貧」落到實處,通過農村電商的實施,真正讓農戶達到脫貧的效果。
據調查,截止到2016年年底,陝西省淘寶村數量為零。而在周至,還有很多村鎮有成為淘寶村的潛質,缺的就是一個真正的推手。如周一村,目前該村年網路銷售額約500萬元,但村民普遍缺少電商運營能力,店鋪優化提升亟待指導。
對此,周至縣聯合趕街網建立縣級服務中心及村鎮服務點,實現周至所有行政村的網點全覆蓋,加快落地「趕快」模式,用社會化的物流實現村村通,並推進趕街3.0APP落地,努力實現趕街改變當地人生活方式,讓鄉村更美好。
考慮到電商精準扶貧的效應,中小農戶精準匹配,今年周至將在全縣范圍內還將優選100名種植能手,進行品牌化、人格化包裝,通過入駐趕街「村貨上行」頻道,來推動農產品上行,並形成一批小而美的個人品牌,通過貧困戶的建檔立卡甄選貧困戶入圍,實現電商「精準扶貧」。
同時,為全面實施電商進農村體系,打贏脫貧攻堅戰,按商務部最新要求,周至還將打造電商進農村示範基地,並通過體系的實施,真正做到電商「精準扶貧」,實現所有行政村「網點全覆蓋,物流村村通」。同時,將培育陝西第一個淘寶村(電商村),全國首個獼猴桃淘寶村(電商村)。努力以周一村為樣板,由趕街進行貼身培育,目標在2018年度成為陝西省首個淘寶村(電商村)、全國首個獼猴桃淘寶村(電商村)。
據周至縣電商協會介紹,近年來,周至縣搶抓第三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機遇,創建了「一鎮一中心、一村一站、一戶一碼」的電商扶貧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希望通過本次與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合作,全面提升周至電商發展水平,促進全縣電商扶貧工作向縱深推進。
4、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是什麼?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是:
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構建培訓、物流、農村服務站、農村產品營銷和供應鏈體系,解決理念、創業培訓、氛圍營造、農產品銷售、O20農村消費等問題。
提供公共倉儲、代發貨等基礎服務;加強品控,制定標准,建立農村產品供應鏈上行體系;推動政府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整合資源,協助農村群眾對接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第三方服務商(如:物流、金融)等。
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的發展目標:
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進形成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暢通、線上線下融合、涉農商品和服務消費雙升級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和現代農村市場體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經驗可復制推廣的示範縣。
示範縣重點商貿流通企業依託電商實現轉型升級,物流成本明顯降低,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有效暢通,農村網路零售額、農產品網路零售額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村消費產品質量明顯提升。
5、互聯網創業農村電商扶貧?
電商扶貧總結 採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以下就是我整理的電商扶貧總結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電商扶貧總結 電商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對於貧困戶增收意義重大,作為扶貧部門更有必要、有責任把此項工作抓好抓實。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關於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快電子商務扶貧步伐,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新模式。結合XX縣政府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精神,針對XX縣貧困狀況,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工程支持XX縣精準扶貧工作? 一、要確定目標任務 以全縣321個建檔立卡的行政村為單元,以73個貧困村和15個老區村為重點對象,以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扎實抓好黨政推動、市場運作、基礎配套、協會牽引、示範試點等關鍵環節的工作。2015—2017年,全縣70%以上的貧困村實現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當地特色產品,交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全縣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動寬頻。2018—2020年,全縣貧困村基本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實現「三有一能」目標,即縣有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有電子商務服務站,村有電子商務服務點,貧困戶能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自產產品、購買生產生活資料,交易額年均增長30%以上,全縣貧困村寬頻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網路全面覆蓋。 二、要採取可行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進體系。縣、鄉鎮建立健全電商扶貧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負責電商扶貧的方案設計、政策制定、協調指導、工作推進、檢查考核等工作。層層成立電商協會,形成政府、協會、駐村工作隊共同推進電商扶貧的工作機制。 (二)建立網店服務體系。完善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鄉鎮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功能及配套設施,為貧困村和老區村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策劃、培訓、IT外包、美工、客服、代運營等專業服務,健全上下游服務鏈;建立電子商務創業園,為貧困村和老區村網商提供創業孵化服務。 (三)建立網貨供應監管體系。按照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要求,確定特色主業、主打產品,加工適宜網路銷售的優質產品。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帶動貧困戶從事網貨生產,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認證一批網貨供應定點企業,為網店提供充足豐富的貨源。加強農特產品網貨監管,制定農特產品加工標准,指導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按標准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從源頭保證網貨供應流通環節質量監管,建立網銷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對流通環節進行監測,杜絕質量隱患。 (四)建立網路物流體系。加快貧困村及老區村寬頻建設,採取有線無線結合的辦法,擴大網路覆蓋面。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在貧困村設立服務網點,鼓勵發展面向鄉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提高網貨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訓體系。制定培訓規劃、方案,整合現有培訓資源,構建由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高等(職業)院校及電商龍頭企業為主體的電商扶貧人才培訓體系,實現電商扶貧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培訓全覆蓋。 (六)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圍繞「三有一能」目標,建立電商扶貧統計通報制度,重點考核網店數量、銷售量、交易額及帶動貧困村、老區村、貧困戶外銷農特產品,以及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情況。 三、要抓好重點工作 (一)寬頻網路建設。縣工信委等有關部門按照「寬頻中國」戰略要求,研究制定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措施,推動光纜入鄉、進村、到戶,實現貧困村、老區村互聯網全覆蓋。 (二)物流快遞支撐。通過物流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和扶持物流企業在鄉鎮建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門店,在貧困村、老區村建立快遞服務點,開展集中收購、集中配送,到2017年實現物流快遞鄉鎮基本覆蓋,功能輻射到村。 (三)網店規模壯大。採取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方式方法,幫助貧困戶開辦網店,銷售農產品。通過與當地電商龍頭企業、網路經紀人、能人大戶、專業協會開展貧困戶網店「一對一「對接,幫助貧困戶提高網店運營效益。對暫不具備開辦網店條件的貧困村,鼓勵鄉鎮幹部、大學生村官、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村在校大學生以及致富能人,在鄉鎮電商服務站、縣電商服務中心或電商創業園內開設網店,代銷農特產品。 (四)網路品牌培育。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支持農產品「地標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等資質的申報認證,加強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和知名度。建立電商扶貧農特產品目錄庫,對全市優質特色農產品種養規模、產量產值、品質特色開展調查摸底統計,確定主導品牌,編制特色主導產品目錄。引導支持每個鄉鎮至少培育一戶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龍頭企業,進行認證掛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務支撐。將電商扶貧納入扶貧小額貸款支持范圍,對開辦網店、從事網貨生產銷售的貧困戶和帶動貧困戶生產銷售網貨產品且效果明顯(以銷售貧困戶產品為主)的企業和網店,給予免抵押、免擔保、5萬元以下、三年以內的小額信貸支持,政府按基準利率全額貼息。鼓勵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在鄉鎮設立服務網點,村設立金融服務代辦點,改善農村網店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條件。 (六)試點示範引領。按照全省貧困地區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工作安排,盡快制定各縣、鄉鎮電商扶貧路線圖,確定時間表,高標准、高質量地做好試點工作。實施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做好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工作。積極爭取與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京東集團「千縣燎原」和蘇寧「農村電商」計劃的對接,利用大平台提升我縣電商扶貧質量水平。 四、要強化組織保障 (一)組織領導。電商扶貧工作實行「省上指導、市州協調、縣負總責、鄉村落實」的工作體制,在市、縣電商扶貧推進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各鄉鎮和貧困村、老區村為具體實施單位,要整合鄉鎮電商和扶貧工作力量,抓好電商扶貧各項工作的落實。貧困村、老區村「兩委」班子、雙聯單位和駐村工作隊要配合做好電商扶貧項目實施、政策宣傳、組織培訓和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 (二)責任分工。扶貧部門負責貧困村、老區村、貧困戶基本情況、需求清單和規劃計劃的制定,以及綜合協調、進度通報、監督檢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務部門負責做好電商大平台引進、本土平台培養、網貨促銷、物流配送、人才培訓、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等工作;農牧部門負責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評價制度等工作;農工辦負責把電商扶貧作為駐村隊和幫扶單位的一項重要職責,納入駐村幫扶年度考核;工信等有關部門負責做好協調電信、移動、聯通、鐵塔、廣電網路等企業加快貧困村寬頻網路建設工作;工商、質監、食葯監部門負責做好網上銷售產品的資質認證、質量安全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加大網路市場監管力度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做好電商扶貧配套資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財政獎勵扶持辦法。 (三)技能培訓。以縣為主體,做好電商扶貧的系統培訓和專項培訓。把電商扶貧培訓納入「兩後生」培訓范圍,列入年度計劃,加大培訓力度。採取「走出去」與「引進來」、課堂教學與現場觀摩、專家理論講解與店主現身說法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務求培訓效果,提高培訓質量。以縣(區)為主體,加強對網店經營者的專業培訓,重點對網上開店、網店裝修、客服、運營推廣、產品拍照美化及店鋪管理維護工具等操作技能進行培訓,幫助掌握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產品的一般流程,並能獨立運用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確保每個貧困村、老區村至少培訓2名電商應用人才。 (四)考核獎懲。商務、扶貧等部門要建立健全電商扶貧部門協作機制,對電商扶貧工作進行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底考核,推動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全市電商扶貧成效突出的「明星網店」和「誠信網店」,給予獎勵;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損害定西電商扶貧形象的行為,採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予以懲罰。 (五)宣傳引導。加大電商扶貧的宣傳力度,在報紙、電視、廣播和網路等主流媒體上開辟專欄,進行跟蹤式專項宣傳報道。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靈活運用微博話題、微信欄目,對電商扶貧工作持續開展宣傳報道。依託「四雙」行動,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群眾在電商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電商扶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營造電商扶貧的濃厚輿論氛圍。 篇二:電商扶貧總結 寧都探索以電商扶貧推動老區振興發展 寧都縣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受交通區位、發展基礎等因素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遠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針對這一現實,寧都縣搶抓機遇,以電商產業發展為突破口,探索精準扶貧新機制,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引領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得益於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寧都縣先後被列為全國創建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試點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試點縣。專家認為,寧都縣這一探索實踐為貧困地區開展精準扶貧提供了有益借鑒。 電商挺進紅土地 老區煥發新活力 寧都縣賴村鎮蓮子村位於縣城西南部24公里處,地理位置偏僻,是傳統的農業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7畝,經濟條件較差。全村8800餘人,有近三成都是貧困人口。長期以來,村裡的青壯年大多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輝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在村頭開了個「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讓村民們體驗到了電子商務帶來的甜頭。 蓮子村年近六旬的貧困戶宋有亭把自家產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務站,「毛芋仔在市集上賣1.5元/斤,在網上能賣到3元/斤,價格翻了倍,前幾天我剛賣出去20斤。」宋有亭說。 「服務站可以為村民提供網路代購、代銷等服務,目前上線的農副產品有農家自產的土雞蛋、紅薯和芋頭,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麥芽糖等。」宋建輝介紹說,開業一個多月來,服務站幫助村民代購代銷270餘筆,累計交易金額3600多元。 宋建輝經營的「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是寧都縣與中國郵政聯合打造的農村電商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可為村民開展農副產品代銷、小額取款、代繳水電費、寄遞服務、手機充值等業務。目前,寧都縣已建成「農村E郵」村級服務站49個,計劃今年建設100個點,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除了「農村E郵」服務站之外,寧都縣還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在縣城建立縣級運營中心,在鄉村設立服務分中心或服務站,並在其相關電商平台開展寧都產品在線銷售;與京東集團合作,建設寧都生鮮農業「京東產地直供」、「京東產地直發」電商基地;與飛天麥光光集團合作,建設鄉級電商服務分中心4個、村級服務站21個。 「縣、鄉、村三級電商進農村服務網路的建設,打通了農業小生產與電商大市場的最後一公里。」寧都縣商務局局長寧蔚生說,寧都縣地處贛江源頭,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獨具特色的綠色無公害產品。有了電商平台,農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銷本地農副產品,實現農副產品增值。 在寧都,「虎蛙稻」大米、寧都黃雞、小布岩茶、寧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產長期「深藏閨中」。如今,這些土特產品搭上了電商平台,「E路」暢銷,日漸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據統計,目前寧都縣所有土特產均已實現網上銷售,全縣有各類土特產網店近500家,已有81家農業企業、2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輻射帶動貧困群眾800餘人從事電商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寧都縣委書記王四華說,過去由於地處偏遠、信息不暢,寧都農村優質的農產品難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場。電子商務大大縮短了農產品交易的.時空距離,對促進農產品銷售、提升產業效益、激活農村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扶持 孵化 服務走出電商扶貧路 「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不僅要讓農村因電商『活』起來,更要讓貧困群眾因電商『富』起來。」 王四華說,寧都縣將電商產業發展與扶貧有機結合,探索精準扶貧工作新機制,借力電子商務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脫貧之志,掌握脫貧之技,實現脫貧致富。 今年18歲的廖竹生,出生在寧都縣對坊鄉一個貧困家庭,由於先天疾病,他的雙手手腕無法伸直,屬於三級肢體殘疾。貧困的家境、殘疾的身體曾經讓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廖竹生做夢都沒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電腦前經營著一家屬於自己的網店。 去年10月,廖竹生報名參加了寧都縣電商產業園舉辦的免費電商培訓班,隨後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開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專櫃」的布鞋分銷網店。上個月,廖竹生的網店賺到了近3000元。「沒有電商的發展,沒有政府的幫扶,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自食其力。」廖竹生說。 和廖竹生一樣,越來越多的寧都貧困群眾通過電子商務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電子商務正在寧都城鄉遍地開花。 作為深居贛南一隅的貧困地區,寧都縣起初發展電子商務的氛圍並不濃厚。當地幹部群眾反映,寧都電商產業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況下快速推進、異軍突起,關鍵在於當地黨委政府對電商產業的高度重視、高位推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扶持電商、孵化電商、服務電商,使電商產業迅速崛起並成為扶貧攻堅的有力推手。 ——扶持電商。寧都縣設立了電子商務專項發展資金,2014年縣財政安排了800萬元,重點扶持電商產業園發展壯大、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及電商人才培育等,促進電商產業加速崛起。同時,寧都縣出台了《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寧都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寧都縣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在用地保障、財政支持、稅收扶持、價格優惠、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傾斜。 ——孵化電商。寧都縣因地制宜,通過市場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網商——飛天麥光光集團利用企業現有廠房改造建設縣電商孵化園,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開園,當年就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園內建有辦公樓、倉儲和人才公寓等4.1萬余平方米。寧都縣通過採取政府承租、企業建設和管理的模式,對入駐電商企業實行3年免租金、免水電費,有力地吸引縣內外電子商務企業入園創業孵化,目前已有102家企業和商戶入駐,從業人員超200人。 ——服務電商。寧都縣通過電商孵化園的集聚效應,瞄準國內電商龍頭企業招商,著力引進規模大、實力強的電商實體企業落戶寧都,鼓勵其在寧都建廠生產銷售產品。對引進的大型電商企業實行「一事一議」的獎勵政策,每年評選一批龍頭示範企業,並對獲得省、市示範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獎勵,促進有實力、有潛力的電商企業做大做強,推進示範企業在寧都「生根」。 電商扶貧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幫助貧困戶實現減貧脫困。為此,寧都縣設立電商扶貧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全力推進扶貧開發與電商發展相融合,積極探索精準扶貧和科學扶貧新載體。 據寧都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主任揭曉鴻介紹,寧都縣從免費培訓、扶貧貼息、小額信貸、信息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幫助貧困群體、殘疾人從事電子商務,優先安置貧困戶到電商產業園落戶創業;廣泛開展貧困戶電商技能培訓工作,開展貧困群體專題培訓,提供「雨露計劃」資金補助;鼓勵電商龍頭企業安排適當產品、適當崗位幫助低收入、殘疾人群體實現就業。 飛天麥光光集團是一家從事孔明燈生產經營的企業,依託電子商務平台,這家公司把孔明燈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連續多年蟬聯孔明燈全球產銷量第一。業務做大之後,集團董事長劉鵬飛在家鄉寧都縣田頭鎮開辦了一家孔明燈線下加工廠,為周邊鄉鎮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依靠孔明燈加工、包裝等簡單勞動,一些老弱病殘、低保戶等農村貧困人口,如今一個月也能拿到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據統計,自電商扶貧開展以來,寧都縣注冊網店1000多個,有1000餘人實現電商創業,提供電商就業崗位2000餘個,2014年全縣實現網路零售總額近6億元,同比增長47%。 樣本效應初顯 發展亟待扶持 「寧都縣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探索實施以電子商務促進扶貧開發的新模式,引發了多重效應。」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智勇認為,寧都縣電商扶貧的探索與實踐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可為省內外其他貧困地區發展新興產業、創新扶貧模式提供有益參考。 拓寬扶貧手段,增加農民收入。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塗龍峰說,電子商務是扶貧工作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受勞動力、地形、交通、區位、物流等因素制約,寧都這樣的貧困地區發展其他產業較為困難,而電商可以快速把當地土特產優勢轉化出來,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揭曉鴻表示,作為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電商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方式和手段,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多個產業融入到扶貧鏈條中去,輻射和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扶貧開發工作提質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縮小城鄉差距,融入「四化同步」。宋智勇等受訪專家認為,發展電商扶貧不僅有利於助農增收脫貧,還能將扶貧工作融入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進程中去,為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打破地域發展不平衡創造條件。 寧蔚生說,隨著電商扶貧的深入開展,寧都農村的通訊、物流、公路等設施都在逐步改善,加速了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揭曉鴻則談到,電商扶貧把貧困群眾從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中解放了出來,極大地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電子商務給貧困地區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王四華分析說,發展電商可以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擴大就業、促進生產、拉動消費,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貧困地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寧都縣進一步做深做細做精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臍橙、黃雞、白蓮、茶葉、油茶等農業特色產業生產標准化、品牌化、規模化;工業方面,寧都全縣已有10多家傳統製造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將「寧都製造」賣到了省內外;在第三產業方面,寧都立足客家文化優勢,將孔明燈、十字綉、寧都剪紙等特色工藝品搬到了網上銷售;此外,寧都縣電商經濟還帶動了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寧都縣一些電商企業從業人員指出,應當加大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當地扶貧幹部表示,呼籲上級部門從全局出發,制訂電商扶貧發展規劃,設立電商扶貧專項資金,制訂針對老區的電商扶貧優惠政策。有受訪專家建議,國家、省、市可以甄選一些縣(市),將其確定為電商扶貧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示範引領,從體制機制上健全完善電商扶貧新模式。 ;
6、分析發展農村電商重視pc還是移動端
事實上,作為中國縣域互聯網+行動聯盟副秘書長,從事農產品電商6個年頭的劉家傑,是親眼看著縣域電商「火起來的」。 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召開了首屆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峰會,蘇寧易購網路商城把各地原有的200家鄉鎮售後維修點,升級為新式鄉村服務站,京東商城則推出了先鋒站計劃。當年,商務部和財政部又共同下發了 《關於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的通知》,「等於說平台商把柴火擺好,政府為這個柴堆點火了。 」劉家傑說。
縣域電商發展「風生水起」
「開始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做。 」去年1月份,劉家傑被商務部邀請擔任電子商務培訓班講師。期間一次縣長沙龍上,他發現只有浙江省在分享經驗,其他省份都在「乾瞪眼」,「比如說黑龍江,錢到位了卻不知道怎麼花。 」
我省情況同樣如此。雖然績溪、蕪湖、霍山等在內的15個縣被評為示範單位,中央財政的2000萬扶持資金也早早到賬,但最初大家都對如何打造本地電商毫無頭緒。不過,僅僅一年時間,全省縣域電子商務就變了樣,劉家傑形容當下的發展狀態是:「既有鋪天蓋地,又有頂天立地」。
「各示範縣積極構建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和倉儲物流配送體系,初步形成了可推廣復制的模式。 」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副處長王首強一整年時間都「泡在」示範縣上。為了督促各地的建設進度,最忙的一次,他用3天半時間跑了12個縣,白天工作、中午和晚上趕路。 「雖然辛苦,但收獲還是很大的。 」
我省縣域電商發展成果確實喜人:石台縣打造了全國首個「硒樂網」;霍山縣建立的P2C產業電商平台,帶動了當地百合產業快速發展;績溪縣「上街去」對接「上海66鄰里」服務平台,將生鮮農副產品直供上海的社區,實現農戶、電商企業、市民三者無縫對接;懷遠縣以「淮商e購、懷遠微生活、智慧懷遠」三網融合和四館連動實施「采皖北、賣全國」模式,實現了農村商品流通服務體系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
截至2015年12月底,15個示範縣已建縣域綜合公共服務中心共17個、配送中心33個,鄉村級服務網點2427個,242個鄉鎮實現全覆蓋、2693個村覆蓋90%;已建線上「特色館」39個、線下展示館26個;開展各類培訓72776人次;網上交易額146.82億元,同比增加56.88%;快遞業務量6267萬件,同比增加78%。
「不管是遍地開花的基層服務站,還是起到引領作用的大型企業,都說明我省縣域電商發展正處於『風生水起』的階段。 」王首強直言,越來越多人選擇網路購物已是大勢所趨。
本地電商「移動化」趨勢顯現
這場席捲鄉村的電商浪潮背後,是消費者購物模式的轉變。此前,無論是農產品還是工業品,在縣域流通的主要渠道是批發市場、菜市場、商場及超市,村莊則以村頭小店為主。 「現在人們已經習慣於點擊滑鼠用電腦購物,甚至使用移動端(手機)購物的人數也在持續增長。 」劉家傑稱。
「隨著逐漸活躍的農村市場,移動端依靠相比PC端更便宜的設備和更便捷的操作特徵,將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電商發展報告顯示,去年移動網購市場交易規模達2.1萬億,同比增長123.2%,增速遠高於中國網路購物整體增速。
「消費者向移動端遷移,我們商家自然要重視。 」桐城市農夫商城負責人汪啟航正是瞅准了這個時機,在建立本地農產品O2O (線上下單,線下配送)PC(電腦)埠、打造村級服務站點的同時,上線了名為「鑫農夫」的手機應用程序。 「手機銷售范圍包括蔬菜、水果、休閑食品、花卉、化妝品等十多個品種。 」他說,從前年9月平台上線至今,已有近萬人注冊使用,總銷售額達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