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旅遊業未來十年將迎來什麼樣的前景?
1、旅遊產業,資本逐鹿過去三十多年間,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平均7.4%,從全球經濟體排位第八到今天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旅遊業將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
因為我國正在進入旅遊消費市場與旅遊投資要素市場雙向互動、良性循環的新階段,旅遊投資的空間和潛力巨大。旅遊業作為全球較大的產業之一,僅依靠存量資源優化配置是不夠的,需要依靠增量資源的有效投入。未來十年,大型非旅資本將加速進軍旅遊業,跨行業投資態勢愈發明顯。同時,旅遊企業並購重組和 「 走出去 」 的步伐加快,旅遊資源將深度整合。
2、「旅遊+」,跨界融合融合性是旅遊業的本質屬性。旅遊業的綜合性特徵,決定了只有依託多個產業,才能向旅遊者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購、娛等在內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旅遊業的關聯性特徵,既為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又拓寬了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旅遊業的綜合性和關聯性特徵,也決定了旅遊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備融合發展優勢的戰略性產業。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遊+正在與各個行業不斷融合。「十三五」期間,旅遊與國民生活及鄉村、健康、養老等重點領域的「+」將成為新的發展熱點。3、「+互聯網」,全產業鏈滲透去年9月,「旅遊+互聯網」大會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會上,國家旅遊局發布了《「旅遊+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 互聯網+旅遊目的地」聯盟發布了《促進「旅遊+互聯網」融合發展常州共識》。大會還提出,未來5年,中國「旅遊+互聯網」有望創造「3個1萬億紅利」:我國旅遊業互聯網軟硬體設施建設未來5年將創造1萬億元的需求紅利;我國在線旅遊交易未來5年將創造1萬億元的市場紅利;「旅遊+互聯網」未來5年所催生的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將創造1萬億元的增值紅利。國家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出台,正在破解旅遊生產要素優化組合配置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土地、資金、體制、機制、組織、技術、人力資源、品牌等。同時,引導旅遊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工業、農業、教育、醫療、 金融業互相促進發展,使旅遊業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4、產品供給,從「資源+土地」到「投資+情懷」大眾旅遊時代已經來到,旅遊正在成為老百姓常態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現階段的旅遊產品還存在著「不配套」的問題。目前的旅遊產品中。
2、我國旅遊發展的前景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行業發展規劃發布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1、旅遊經濟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出遊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旅遊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以上。到2020年,旅遊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遊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遊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
2、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對餐飲弊李、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租洞遲達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遊就業人數100萬人以上。
3、人民群眾更加滿意。「廁所革命」取得顯著成效,旅遊交通更為便捷,旅遊公共服務更加健全,帶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實,市場秩序顯著好轉,文明旅遊蔚然成風,旅遊環境更加優美。
4、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入境旅遊持續增長,出境旅遊健康發展,與旅遊業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在全球旅遊顫禪規則制定和國際旅遊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二)旅遊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國民實際收入水平提高,閑暇時間增多,健康水平提高以及受教育水平提高,中國國內游市場將持續強勁增長。
目前旅遊消費者主要是中、青年旅遊者。隨著老年群體數量的增加,中國開始向老年社會轉化,相當多的老年人由於身體好、收入穩定、閑暇時間充足,紛紛產生了出國旅遊、飛機旅行、外出度假和參加各種專題旅遊活動的願望。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中國廣大農民出遊的勢頭非常強勁。無論是出遊人數還是出遊消費,都保持著高速增長。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約為45%,農村旅遊市場是中國旅遊業未來發展的巨大客源市場。
(三)公共服務更加完善
以「515戰略」為引領,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為抓手,我國旅遊公共服務與治理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以大數據、旅遊扶貧、文明旅遊與旅遊廁所革命為重點的旅遊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更講法制與規范的治理准則,更加多元與專業的治理同盟,更為科學與合理的治理架構,成為2016年我國旅遊治理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標志。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已完成新改建旅遊廁所43,663座,累計完成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共5.7萬座)的76.6%。以「綜合協調+專項保障」為特徵的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工商旅遊分局「1+3」旅遊治理體制改革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展開。截至2016年年底,設立旅遊發展委員會的省區市達到20個,超過了全國省區市的半數以上;13個設區市、34個縣成立了旅遊警察,5個設區市和9個縣成立了旅遊工商分局,5個設區市和44個縣成立了旅遊巡迴法庭。目前國家旅遊局先後公布了2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共計500個,逐步建立全域旅遊示範的全國布局,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四)成為投資熱點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許多行業投資增長乏力。在巨大的消費需求推動下、有利的宏觀政策引領下、良好的發展環境支撐下,旅遊投資逆勢上揚,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和最具潛力的投資領域。全國旅遊直接投資繼2015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後,2016年達到12,997億元,同比增長29%,遠高於第三產業投資增速。
(五)互聯網+
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水平日新月異,小眾的專項旅遊需求通過網路平台突破時空限制匯聚成「藍海」,以螞蜂窩、窮游網為代表的反向定製、以辛巴達、六人游等為代表的中高端定製、以途牛為代表的大眾定製都漸成市場寵兒,以途家、小豬短租、易到、滴滴、優步等為代表的分享經濟搭建了一個供需直面交易的高效市場,全國旅遊市場供需結構性失衡將得以顯著消除。
二、不利因素
(一)休假制度缺陷
目前,國內休假制度根本不能滿足大眾需求,而只有科學調配,錯開高峰、避開人流,才能保證休假和出行的基本舒適度。由於帶薪休假落實不到位,人們旅遊主要靠公共假期,加劇了出行擁堵和景區擁擠。
(二)旅遊管理不到位
國家旅遊局一再強調的「不合理低價、強迫消費、虛假廣告、欺客宰客」等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日游」不履約、個別景區高額回扣經營擾亂市場秩序、景區流量控制不嚴格等問題時有發生,需要各級各部門不斷完善機制、措施加以解決。
此外,旅遊綜合執法力度有待加強,旅遊市場秩序涉及點多、面廣,監管難度大,有些單位不同程度存在重投訴、輕處罰現象。同時,對於涉及跨部門、跨行業問題,存在協調聯動不夠積極主動、整治工作不夠及時有效等問題。
(三)旅行社惡性競爭
目前,96%的國內游、65%的出境游都是散客自助游。散客時代給旅遊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加上在線旅遊企業的競爭壓力,旅行社低價惡性競爭愈演愈烈。去年以來,幾起「惡導游」事件引發公眾關注。價格戰表面看來是給了遊客實惠,而實際上,不管對旅行社、導游還是遊客,背後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在低價旅遊團中,遊客往往被「層層轉賣」。在熱門旅遊目的地,地接社為了招攬遊客形成惡性削價競爭,以低價從組團社手中「買」團,然後再將整個行程「賣」給導游,甚至將行程分段「賣」給不同的導游。導游「買」團後自然承擔很大壓力,只能通過讓遊客大量購物來收回成本,賺取利潤。
旅遊總收入預測
2016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4.69萬億元;2017年,旅遊總收入達到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旅遊總收入將達到6.17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3.86%,2022年旅遊總收入將達到10.3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