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關於農村實行電子商務的政策
對於農村電商而言,很大部分要解決農產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央各部委出台了系列支持農村電商的政策。
5月15日,商務部對外公布的《chr(34)互聯網++流通chr(34)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力爭在1到2年內,在全國創建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綜合示範縣,示範縣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現有基礎上年均增長不低於30%。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聶林海表示,下一步電子商務的主要著力點在農村、中小城市和社區,中央財政將撥20億元專項資金對全國中西部地區的200個縣進行資金支持,引領電子商務發展。
記者了解到,商務部、財政部日前聯合下發《關於做好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獲得示範項目的重要條件是chr(34)有一批電子商務實施主體chr(34)。
河南省政府近日通報,焦作市博愛縣獲得了中央財政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專項資金2000萬元。公開報道顯示,博愛縣曾先後與一畝田、雲農場等合作。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做電商的熱情被點燃。目前,不少地方縣市設有電商辦,這是在chr(34)互聯網+chr(34)大潮下的地方政府工作的新動向,其中就有不少地方花重金打造電商運營中心或產業園,有的縣還提出chr(34)等風來不如造風口chr(34)等口號。
而電商對政府資源也有著極大的需求,以1號店為例,目前其網店上的chr(34)特產中國chr(34)就是與縣區合作,挖掘地域特色顯著的農產品。
高海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從今年1月開始與政府合作,目前簽約縣已有63個,政府的加入讓我們實施的效率更高,很多縣是主動找上門。chr(34)電商與政府合作的難易程度,取決於對方的開放意識和開放水平及對互聯網的理解能力,目前合作的縣都非常重視電商。chr(34)
農產品大多是小生產,進入流通領域後要面對大市場,這個過程往往要收購商、庫存商、物流商、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等環節完成,層層加價,經常出現農民chr(34)賣難chr(34),農產品滯銷,而電商的介入有助於解決chr(34)最後一公里chr(34)。
高海燕說,農村電商更適合B2B這種業態,chr(34)對大部分農村而言,物流等基礎設施均存在,不存在運力的問題,本質上存在整合和利用程度的問題。像B2C模式的業務覆蓋與農村物流設施不匹配,但做B2B'最後一公里'就不是問題。chr(34)
據悉,一畝田集團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誠信交易平台,服務的對象是全國農產品生產、流通、批發、經銷的從業者,並在全國設實體經營主體。
chr(34)過去幾年我們更多的是靠互聯網聚集供需雙方,但是當交易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如何提高產地、農產品和農業經營者的集中度成為重要問題,農產品線上交易效率不高,需要線下服務。chr(34)高海燕說。
洪濤說,現在工業品下鄉的問題基本上能解決,而電商發展計劃最關鍵的是要解決農產品進城等根本性問題。chr(34)我們是農產品生產和消費貿易大國,不僅包括農村經營,還包括城鄉經營等,農村電商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同質化和營商環境。
2、河南省商務廳:推進電商與傳統產業融合、引進大型電商建立中心倉庫
<
3、普惠金融背景下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與建議研究
論文作者:童鞋論文網 論文來源:www.txlunwenw.com 發布時間:2021/11/16 8:34:23
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一)農村電子商務概述
為大力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加快農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模式應運而生。農村產品及服務由原來的傳統交易模式轉變為藉助互聯網平台完成交易,而這種交易過程就被稱為農村電子商務。這一新型模式既具有數字信息技術方便靈活的特點,又能夠在密集的鄉村建立連鎖網點,能夠有效降低農村生產運營成本、拓寬農村商業活動領域,使得農戶成為農村電商平台中最大的獲利者,同時各商家也可以從中獲得新的利潤增長。可以說,農村電商平台的實體終端直接立足於農村服務並真正服務於「三農」,使「三農」服務落地紮根。
(二)農村電子商務的形式
農村電子商務產品與服務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農產品交易形式,農村地區豐富的資源可以以網路平台作為媒介進行交易,多形式多樣化的農村電子商務形式帶動著農村地區各個服務領域飛速發展。
1. 網上農貿市場。
快速掌握信息是交易市場的關鍵,如今的網上農貿市場打破了傳統交易模式,能夠將供求信息第一時間准確地傳達給交易雙方,市場的規模也不再受限於地理條件,農戶可以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邁進國際市場的大門。由於傳統市場信息閉塞,不能及時掌握農貿市場的實時動態和行情,農戶錯失了許多交易機會,而網上農貿市場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為交易雙方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2. 特色旅遊與特色經濟。
農村地區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擁有著大量豐富的旅遊資源,藉助網路平台對當地旅遊景點進行宣傳推廣,可以不斷提升地區知名度,使其影響力也隨之增加。網路平台既能夠清晰地規劃出完整的旅遊路線,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旅遊效率,同時也能夠將當地特色產品和商戶信息呈現出來,通過對地區相關企業和特色產品的介紹,宣傳推廣當地企業的產品,無形之中為企業拓寬了銷售的道路。
3. 數字農家樂。
農家樂作為農村地區最有特色的娛樂項目,也從傳統紙質地圖的形式轉變為數字形式。如今,我們可以從電子地圖上找到各個農家樂的地區分布情況。不僅如此,農家樂的基本情況,如農家樂周邊風景、特色飲食和農家娛樂項目等特色均被採集到電子地圖中。電子地圖的出現幫助農家樂商戶拓寬了客戶渠道,提高了城鄉之間的互動率,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4. 招商引資。
為加快農村經濟轉型升級,政府將對農村部分地區進行規劃與開發,而農村電子商務能夠為其建立起招商引資的橋梁,將農村開發區及其投資環境介紹給各投資者。一方面,意向投資者可以節省搜尋開發地信息的時間,更有效地掌握了投資信息;另一方面,招商信息的介紹和宣傳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行投資。
(三)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和區塊鏈的發展和普及,使得金融業可以利用它們作為工具,實現以自身發展促民生普惠的目標,從而為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金融服務上的便捷服務。有統計顯示,農村電商消費主力人群較為年輕,該市場消費者的年齡主要在20~29歲之間,且該年齡段的人群占總數的32%。與城市網路使用人群相比,農村電商消費人群整體呈現年輕化的狀態。其次,通過對農村電商消費者的需求特徵的研究,發現農戶對產品的需求有別於普通網購消費者。網購消費者會在電商消費中偏向於購買日常用品,而大部分農戶會選擇購買日常買不到的產品,可見幫助農戶買到日常無法購買到的產品是電商為農戶帶來的最大價值。
截至2019年,我國國內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已達4 400餘個,這些市場不僅規模大且功能較為齊全。此外,國家農業農村部聯合商業部關注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發展,為拓寬市場交易渠道,積極採取多形式多方面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交易模式。統計顯示,2012—2019年,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6萬億元。2019年,中國農產品期貨、期權線上交易額高達40.88萬億元,同比2018年交易規模,大幅上漲。至2025年,我國將在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上取得重要進展,這一重要進程也將成為我國數字鄉村戰略實施的有力支撐。使數字金融技術與農村生產經營體系相融合發展,加快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步伐,為數字農村電商發展進入新時代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數字金融飛速發展的同時,城鄉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也不斷出現。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新行業,存在獲得收益較少且回報周期慢的缺點,與城市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相比明顯滯後。如何突破農村電商發展瓶頸,加快提高其發展水平,已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二、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在信息時代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但農村地區電商的發展仍然受到其特殊地理條件、環境以及人文等因素的制約。農村地區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大部分地區較偏遠,其交通不便的弱點造成其運輸成本過高;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落後,無法達到組織生產經營的要求,導致其無緣與各電商平台進行合作;農村地區缺少電商專業人才,已有電商專業人員的電子商務知識還需要進行深層次的培訓。
(一)農村電商融資難,普惠金融推廣困難
正規金融機構根據企業實際經營情況提供融資,而農村電商主體總體而言具有資產薄弱且規模小的特點,金融機構難以掌握農村電商主體的實際盈利能力,對其經營情況也難以做出一個有效的評估,而民間融資憑借其靈活方便、周轉時間短的特點能夠滿足農戶融資的需求。但僅僅依靠民間融資是遠遠無法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的,農村電商的發展急需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一方面,因為發展環境和人文因素的限制,農村地區互聯網、智能電子產品等新技術的普及率遠遠低於城市地區,尚未形成將智能產品運用到生活中去的習慣;另一方面,由於農村電商專業人員的缺乏,數字支付等普惠金融技術無法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同時農村客戶對產品使用的顧慮也間接阻礙了普惠金融政策的宣傳工作。
(二)金融基礎設施落後,物流體系不健全
大多數農產品運輸需要投入冷鏈保鮮物流設施,由於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缺少足量的冷藏設備進行運輸工作,所以農產品的保鮮質量難以達到標准。企業的信譽是進行長期交易的根本保證,而農產品的質量下滑給企業造成了信譽和收益的雙重損失。此外,受環境限制,各中小電商與農戶之間無法建立標准化的冷鏈物流平台,平台的缺失也使得農產品的線上交易更為困難。
(三)農村電商人才缺失,缺乏激勵機制
一個新產業的出現需要優良的專業人才帶領,才能夠在良好的經濟環境下持續向前發展。農村村級站點需要尋找電商運行人才作為長期負責人與專業運營商對接工作,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而電商專業人才的缺失正是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之一。現有電商人才在專業知識方面尚有不足,設計方案、包裝以及銷售方面的專業核心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專業培訓的層次淺也阻礙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其次,電商企業缺少分享行業數據的動力,針對電商企業制定的激勵機制有待健全,而電商扶貧的政策和社會的認可有助於激勵機制的完善。
三、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與普惠金融相結合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新興數字技術服務於農村電商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困難之一。為進一步發展農村電商,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提高農村電商平台質量,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農業生產鏈各個環節需要及時獲得准確完整的信息,這就要求農村電子商務平台提高自身質量,為農業經營產業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由於現有交易模式豐富多樣,平台應支持商農兩戶之間運用B2B、C2C、B2C等模式進行交易,為兩者搭建更堅固的橋梁。與此同時,平台應適當降低從事電子商務的門檻,放寬資金限制,讓更多的企業和農戶擁有商業機會。
農村地區受地理條件限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相比更為薄弱,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在農村各鄉、鎮、村地區覆蓋信息網路,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電子通訊設備等手段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還應建立一支素質良好的信息咨詢隊伍,使其服務於農村建設的發展,幫助農民正確使用電子設備,同時使農民掌握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積極拓寬金融供給渠道,推進農村電商市場化發展
農村電商的穩步發展依靠資金鏈提供大力支持,目前農村地區互聯網信貸方面還存在需求與供給不對稱的現象。農村電商企業的貸款需求量大,而面向其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相對較少,這就要求金融機構運用多樣化的金融模式來擴大農村資金儲備量。首先,金融機構應積極為農村電商提供健全的融資平台並建立完善的融資體系,使其成為農村電商有力的後備軍。其次,保險機構應針對農村電商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提供相應的數字保險業務,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風險分擔。最後,應加快農村地區的普惠金融網路體系發展,成熟的網路體系能夠有效促進農村存量資金的合理配置。
(三)加強普惠金融的宣傳推廣,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
相對於城市地區而言,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加上受其環境的限制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戶對於數字技術的接受度遠遠低於城市地區的居民。大多數農戶對於互聯網信貸、數字支付業務等新名詞的了解和認識度依然處於零基礎狀態,甚至對於普惠金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持以懷疑的態度。這就需要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積極宣傳普惠金融的相關內容,定期定點地向農戶普及金融知識。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善。政策的出台能夠吸引農戶積極投身於農村經濟發展事業,因此政府需要加快完善相關政策,大力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除此之外,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渠道加以輔佐。一方面,政府的引導可以使市場資金流向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有助於發展農村電商;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往往根據政府的偏向尋找潛力市場,而政府引導資金流向農村電商這一舉措將會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入農村電商產業。
參考文獻
[1]王道發.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安保責任研究[J].中國法學,2019,(6):282-300.
[2]曾億武,萬粒,郭紅東.農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村觀察,2016,(3):82-93.
[3]湯英漢.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及空間分異[J].經濟地理,2015,(5):9-14.
[4]鄭稱德,王倩,劉涴瀟,倪亮亮,吳宜真.電子商務市場特徵對產品創新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14,(6):90-102.
[5]金虹,林曉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與策略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15,(9):40-49.
[6]曾億武,郭紅東.電子商務協會促進淘寶村發展的機理及其運行機制---以廣東省揭陽市軍埔村的實踐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6,(6):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