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子商務 » 旅遊電子商務對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旅遊電子商務對策

發布時間: 2023-05-02 03:18:15

1、淺析傳統旅行社應對旅遊電子商務的策略

<

2、如何利用電子商務來推動智慧旅遊發展

 利用電子商務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優化旅遊電子商務的宏觀環境

政府和旅遊企業要動員各方面力量來形成適合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宏觀環境, 為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硬體和軟體方面的支持, 尤其要加強對企業網站和商務網站旅遊業務的規范和引導。構建旅遊電子商務工程的基本構架,提高旅遊業信息化的整體水平,盡早實現網上結算和交易電子化。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則,提高網路的安全性,運用大眾輿論的力量引導大眾形成網上消費的觀念。通過立法使旅遊網站的經營合法化, 加快培養緊缺的集網路技術和旅遊知識於一體的高素質人才。

培養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目前人才的短缺成為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由於旅遊電子商務是旅遊和電子商務的整合,所以具有電子商務和旅遊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將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應用功能和模式密切聯系。旅遊部門與旅遊院校應順應時代要求,著力培養3個層次的旅遊電子商務人才,善於提出滿足商務需求的電子商務應用方式的商務型人才;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又具備足夠的旅遊業知識,能以最有效的電子商務技術手段予以實施和滿足的技術型人才;通曉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維,熟知旅遊業電子商務理論與應用,能夠從戰略上分析和把握其發展特點和趨勢的戰略型人才, 使旅遊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完整的旅遊電子商務觀適應整個行業運作體系的變革。

建立旅遊電子商務的專業化網站

旅遊企業要和互聯網高度融合,利用網路手段和信息技術建立專業化網站。首先,有資金和技術實力的大型旅遊企業可以通過資本運營進行重組,造就旅遊企業和旅遊網站一體化運營的企業集團。其次,那些沒有實力建設專門網站的小型旅遊企業,可以利用品牌網站的高知名度和資源優勢開展網路化經營。同時,商務網站也願意利用旅遊企業的旅遊主營業務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

旅遊企業更要善於藉助官方網站。由於旅遊電子商務的投資與維護費用都十分龐大,單靠企業的力量是難以建設與維護的。政府網站在很長時期內依然是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主要載體,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的建設。

開展旅遊電子商務的個性化服務

以服務為本的旅遊電子商務面對的是需求趨向於多元化、細分化和個性化的旅遊消費群體。能否開發出適應各種需求的服務,對於旅遊電子商務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把服務對象定位於個性張揚的自主型旅遊人群, 要求旅遊電子商務必須與旅遊資源接軌,開展個性化服務。通過客戶關系管理搜尋和獲取個性化的客戶資料及有價值的市場信息,並據此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或者讓旅遊者自己設計旅遊線路和旅遊行程, 旅遊企業根據顧客的需求提供量體裁衣式的訂單服務,這種網路導航和網際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凸現了旅遊產品的個性化、信息化和時代化的氣息。

3、我國旅遊電子商務建設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3.1 網民及旅遊企業、旅遊網站方面的問題
(1) 網民絕對數不斷提高,但購買力不足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15日所做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總數為3.84億,普及率達到28.9%,但10歲以下網民群體增至1.1.%,10-19歲網民群體為31.8%,20-29歲網民群體為28.6%,綜合上面的數據,61.5%的用戶年齡在30歲以下,這說明中國目前的網民整體消費能力不強,中低收入者佔大多數,這些就決定了網民的購買力不足。
(2)國內旅遊企業涉足旅遊電子商務程度低
旅遊企業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全國8993家旅行社,10481家旅遊飯店,2726個旅遊景點的信息化。目前,擁有獨立網站的旅行社還不到總數的2%,擁有獨立網站的旅遊酒店及旅遊景點還不是各自總數的1%。並且多數旅遊飯店、旅行社、旅遊景點還只是通過建立自己的網頁進行促銷,由於省一級的旅遊電子商務網路基本沒有建立,所以在飯店、旅行社、景點和客戶之間開展電子商務變無從談起。
(3)國內具有完善功能的旅遊企業服務的旅遊網站數量少
目前全國有旅遊網站近3700家,但真正能為企業提供全面電子商務服務的不多。
首先,目前國內互聯網上專注做旅遊電子商務的站點十分有限。雖然旅遊企業紛紛湧向互聯網,並求發展的新契機,但是多數旅遊網站還只是簡單地把網路視作介紹企業、景點和旅遊線路的工具,沒有認識到可以將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CRM等延伸到互聯網上,使產品和服務更貼近用戶需求,以體現網路的巨大價值。特別是在線預訂方面和個性化定製方面、問題 表現等尤為突出。
其次,目前中國旅遊市場信息不對稱、透明度低、旅遊產品價格混亂,大多數旅遊網所發布的旅遊信息業只是一兩家旅行社的線路信息,沒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網路的作用。即無法鎖定網民(顧客),也加大了搜索成本。由於網路經濟的正反饋效應、需求方規模的不經濟會加速互聯網企業的衰弱。
3.2 旅遊電子商務的配套設施不完善
(1) 中國信用消費和遠程購物還很不發達,信用消費與中國傳統的消費心理格格不入,持卡消費的人群比例較低。而遠程購物也與我們習慣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大相庭徑。在有關法律不健全的情形下,在線交易對雙方都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
(2)在旅遊網站中,除了旅行社自建的旅遊網站作為旅行社業務平台外,大多數旅遊網站經營旅行社業務都是未經批準的。這其中的合法性存在問題。
(3)中國旅遊產業鏈不暢,影響旅遊行程和質量的因素較為復雜,旅遊網站很難掌握旅遊的相關部門。因此,目前旅遊網站在線銷售的旅遊產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一般都不比照傳統旅行社進行賠償,這些會令許多遊客對網上的旅遊產品「敬而遠之」。
(4)電子支付手段不健全。缺乏網路銀行提供的有效、安全的網上支付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則難以得到順利的發展。
3.3 旅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不足
旅遊電子商務在不斷的發展,且其發展勢頭相當的強勁,但是相關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存在相當大的缺口。
4. 基於我國旅遊電子商務存在問題的對策
4.1 政府主導,完善宏觀環境
政府主管部門應從多方面對旅電子商務的發展予以支持,完善旅遊電子商務的軟、 硬體環境和法律環境。
(1)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賴於通信技術的進步和上網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目前,中國大眾旅遊、全民旅遊的出遊率與居民電腦普及率的反差不斷降低,但通信費用過高,帶寬過窄也是制約旅遊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調低電信資費,真正的寬頻高速接入,才可能有更多的人成為互聯網的用戶。
(2)國家應通過立法形式使旅遊網站合法化。
國家可以通過立法要求旅遊網站繳納和旅行社一樣多的保證金,對它們的業務進行必要的、規范化的行業監督,使旅遊網站在此監督下合法化。
(3)各地應由當地政府旅遊管理部門負責建成、完善當地權威性旅遊綜合信息網,從而有目的為營銷提供良好平台。
4.2 引導和培養大眾網上消費觀念
電子商務離不了消費者的參與,消費者對它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它的進程。美國的電子商務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它們現有的社會條件和消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美國郵購和電話訂購比較成熟,消費者習慣使用信用卡交易。中國恰恰缺乏這種環境,消費者習慣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因此, 政府和企業應當運用輿論工具,引導和培養人們的新觀念,調動消費者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4.3 整合企業、旅行社、客服,共享信息資源
(1)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最終受益者是旅遊企業,所以旅遊企業應該在電子商務中發揮主要推動作用。旅遊企業應積極商務,建立自己內部的業務處理和管理信息系統,並與互聯網高度融合,建設面向代理商的電子分銷系統和面向旅遊者的在線銷售系統,創建、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品牌,從而實現規模化、網路化經營。
(2)注重個性化產品的開發。個性化服務最大的好處在與當公眾的喜好都暴露無遺時,商家可以進行針對性促銷,而客戶也可以得到最滿意的方案。這就需要全面地收集、提煉和整合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特點,然後將這些信息加以細分,並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旅遊目的地、飯店、腳踏工具等等。
(3) 上網旅遊者往往希望和其他旅遊者加強信息交流。獲得更多的信息。如果旅遊網站能給網上顧客一個機會,使他們能夠在網上交談,互訴旅遊的心得體會,網站就有可能獲得寶貴的顧客資源。
4.4 與銀行合作,解決網上支付及安全問題,重視人才培養
(1)目前,由於我國消費者傳統的消費心理和當心網上支付的安全問題,網上支付問題仍然制約著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內各大銀行應盡早介入旅遊電子商務,為旅遊企業的網上營銷提供信用擔保。旅遊企業也應積極與銀行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普及信用卡、電子現金、電子支票等電子支付方式,使網上付款變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使在線交易和在線支付統一,改變上網查詢和預訂、下網進行交易和結算的現狀,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旅遊電子商務。
(2) 培養復合型人才。由於旅遊電子商務是旅遊和電子商務的整合,所以,應加快具有電子商務和旅遊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將電子商務的技術、功能和模式密切地與旅遊行業的組織、管理、業務方式及其特點相聯系,優化旅遊電子商務的整體功能。旅遊部門與旅遊院校應順應時代要求,著力培養商務型、技術型、戰略型人才。

4、簡述旅遊電子商務網路營銷中的4C及相關應用策略.

在傳統市場營銷策略中,由於技術手段和物質基礎的限制,產品的價格、宣傳和銷售的渠道、商家(或廠家)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企業促銷策略等就成了企業經營、市場分析和營銷策略的關鍵性內容。於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邁卡錫(E. J. McCarthy)將這些內容歸納為市場營銷策略中的4P組合,即:產品(Proct)、價格(Price)、地點(Place)和

宣傳(Promotion)。

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這種營銷策略將會有很大的改變。首先是地域和范圍的概念沒有了,其次是宣傳和銷售渠道統一到了網上,第三是在剔除了商業成本後產品的價格將大幅度的降低等等。另外在電子商務下一些其它的新問題被納入到了營銷策略需要考慮的范疇。例如,如何做好主頁和建立電子商務系統以方便消費者表達購買慾望和需求,如何使消費者能夠很方便地購買商品以及送貨和售後服務等,如何滿足消費者購買慾望和所需的成本,如何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建立方便、快捷和友好的溝通等等。這幾個問題由於英文打頭字母都是C(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Cost to Satisfy Want and Needs,Convenience to Buy,Communication),所以被形象地稱之為基於4C的網路營銷模式。

這種由4P為基礎的市場營銷策略組合到以4C為基礎的市場營銷策略組合的轉變過程如圖1所示。網路和電子商務徹底地改變了傳統市場營銷策略的基礎,它極大地拓展了原有的市場和營銷的概念。

從產品策略到滿足需求策略

在傳統4P的營銷組合中,產品策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隨著社會的網路化進程,產品策略中信息因素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多,傳統的產品策略開始發生傾斜,逐漸演變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營銷策略。

1、產品從"物質"到理念的變化

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多是一種物理的概念,即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信息化社會中產品的概念會發生變化,從"物質"的概念演變為一個綜合服務和滿足需求的概念。也就是說,企業售出的不光是一些物質型的產品,而是一種綜合服務的理念。它包括:

·直接消費市場或生產資料市場中的各類產品/商品;

·產品的售後服務或純服務類型(無形)產品;

·產品形象、產品文化和後續產品的標准系列化;

·圍繞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開發策略。

在這方面美國微軟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軟體只是微軟公司產品的一部分,透過軟體產品公司還售出了一系列的技術標准和公司的形象、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等"無形"產品。而這一切都是非正式用戶所無法享受得到的。例如,Office的正式用戶通過聯機注冊後,隨時都可以反映或詢問使用中的問題,並很快通過網路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解答。

同時,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統計和分析,公司很快就能知道什麼類型的人在使用什麼樣的軟體產品,主要使用的功能是什麼,遇到最多的問題是什麼,原軟體在那些方面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在那些方面用戶認為使用不方便等等。統計分析的結果就形成了微軟公司下一步開發系列新產品的目標。

傳統企業售出的是產品,現代企業售出的理念。

2、產品生命周期的變化

在原有新產品開發過程中有一個生命周期的概念。傳統產品的生命周期分為五個階段,在這五個階段中,產品銷售和利潤增長情況如圖2所示。

在傳統的環境中,廠家由於不直接接觸消費者,所以很難把握住新產品研製的正確投向。另外在掌握產品的飽和期和衰退期時總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滯後。

而在新的環境下,這種情況會發生改變,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會逐步淡化。由於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在網上建立直接的聯系,所以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新產品開發的正確投向。另外,由於能在網上及時了解消費者的意見,從產品一投入市場,就知道了應改進和提高的方向。於是,老產品還處在成熟期時企業就開始了下一代系列產品的研製。系列產品的推出取代了原有產品的飽和期和衰退期,使產品永遠朝氣蓬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從按成本定價到滿足需求定價

傳統商品的定價策略基本上是按:"生產成本+生產利潤+銷售利潤+品牌系數"來確定的。在這種價格策略中生產廠家對價格起著主導作用。這種價格策略能否為消費者和市場接受是一個具有很大風險的未知數。

而新型的4C組合則相反,根據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來計算滿足這種需求的產品和成本。由這種成本開發出來的產品和制定出來的產品價格風險相對是較小的。

這兩種定價策略可用以下關系式來表示:

成本定價:新產品研發部門 產品及功能設計

生產成本+生產利潤+商業利潤+品牌系數 產品價格

滿足需求定價:消費者需求 產品功能

生產成本+生產利潤+商業利潤+品牌系數 市場可以接受的性能價格比

從傳統到現代的商業運作模式

在傳統商業或營銷策略中,有一個強烈的地域限制。企業在制定各種營銷策略時,不得不考慮到營銷渠道和地域的問題。於是廠家在制定營銷策略時一定要受到廠家所在地和目標市場所在地以及用什麼樣的渠道來售出產品的限制。而商家在制定營銷策略時,一定也受到所在地區的商業覆蓋范圍、收入和消費水平、特點和職業結構等等限制。

在現代商業或營銷策略中,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企業和商業的營銷過程沒有了地域的概念,營銷渠道和宣傳策略也變成了電子商務的過程。商務信息的交換和處理取代了原有商務運作過程中的大部分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營銷策略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在網路上用豐富的商品信息資源吸引用戶,如何使所開發出的電子商務系統既安全又方便於消費者購買。

網路在線的實時溝通

在電子商務下,網路可以建立起廠家、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在線實時溝通,這是由網路技術所決定的。在營銷策略中,企業可利用這一技術特點與各界建立不同層次的廣泛溝通,以達到提高經營效率和贏得更大利潤的目的。

1、組織內部的實時溝通

如果將網路技術和商務信息的傳遞用於企業內部管理,就構成了目前討論的Intranet。企業內部各單位、各部門、各個銷售點之間的溝通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經營管理質量和保持企業活力的重要保障。

2、商業信息的實時溝通

在各單位之間及時溝通商務信息,也是企業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信息包括:原材料的價格、金融期貨市場的狀況、商品信息和物流配送公司的動態聯系、廠家的產品信息和生產狀況等。

3、文化和感情上的溝通

在網路上樹立自己公司和產品的形象將會是4C營銷組合中的重要內容。今後這部分的內容也會像商標、商譽等一樣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這是一種文化和感情上的溝通,這種溝通是雙向的。企業在樹立自己公司和產品形象的同時了解到消費者感興趣的內容,開始了構思新的產品、開發新的服務和不斷豐富、完善這個形象的過程,最終使消費者對自己的網址發生興趣並記住它。

4、與消費者的溝通

企業營銷策略中與消費者的溝通分為兩部分:一是如何在網路上實現介紹自己的產品並"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二是通過對訪問站點人數的統計了解消費者的購買意向並發現產品和經營中的一些問題,及時地改進。

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要溝通的已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物質產品信息,而是一種綜合服務的理念。這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產品。

5、你認為制約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原因有哪些?你能給出哪些好的建議?

目前對於旅遊界來說,旅遊電子商務,旅遊網站已不是個陌生的東西了,並且如今的旅遊網站也不是像以前剛開始那樣聲勢浩大要把所有旅行社取而代之。隨著時間的推移,旅遊網站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也都日益顯現出來。

究竟是什麼在阻礙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呢?我個人認為有如下五種障礙:

1. 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傳統的購物方式已在頭腦中 根深蒂固成為一種習慣,人們已經完全習慣與面對面的討價還價。面對實物進行挑選商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購物方式。人類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慣性使人們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適應完全改變了的面對虛擬旅遊產品使用虛擬的電子貨幣,電子機票進行的電子商務模式,據調查絕大多數人僅僅在網上瀏覽最終還是採用老的,傳統的方法購買。真正的旅遊電子商務在中國還未出現。

2. 電子支付手段不健全

網路銀行是電子商務的核心商務活動,缺乏網路銀行提供的有效,安全的網上支付系統,電子商務則難以得到順利的發展。我國的網上電子支付手段上不是十分完善的,商業銀行的全國跨行聯網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大多數的消費者尚無使用信用卡的觀念,電子支付還無從談起,這樣,就很難保證電子商務過程的完整性。

3. 我國的旅遊網站項目少,信息匱乏,訪問量少,無法出效益。

(1)大多數旅遊網站信息匱乏,與傳統旅遊業脫節,旅遊信息更新不及時,不能與市場緊密結合,目前許多網站僅僅空有旅遊信息的虛名,而並不能提供充分的旅遊信息。

(2)網上旅遊服務項目少,目前國內大多數旅遊網站為散客提供的服務多為訂票,訂房而較少涉及到旅遊路線的設計,自助旅遊安排等項目,不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旅遊」需求。

4. 網路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網路經濟剛剛起步,網路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數據的傳輸能力距離預期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完羅的數據處理能力也還十分有限,網路數據流動的速度非常慢,瀏覽大型的圖片,計算機的播放速度令人難以忍受。我們都知道旅行社,飯店,旅遊紀念品公司製作的精美圖片往往是重點,失去了精美畫面,網頁也特色可言,更談不上吸引遊客了。而且,如果一個網民第一次登陸一個網站沒有成功,或者不滿意那麼,她 將很可能不會再第二次進入。這樣無形中會失去許多潛在顧客。。由此可以看出落後的網路物理設施嚴重阻礙著我國旅遊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5.上網企業與個人數量有限

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已超過2億,我國網路用戶僅約1600萬,網路的根本在於資源的共享,共享的人越多越好,網路經濟才得以更快的發展。由於我國網路基礎設施落後,速度慢,而且上網費用高,極大影響了人們上網的積極性。經濟問題是一切的根本,由於上網費用高,企業與個人都不願意上網,就如同一家商店東西不多,客人也很少,這樣怎麼可能維持經營呢?目前從事電子商務的旅遊企業之占很少比例,據中國旅遊報:「上海共有400餘家旅遊社其中僅有34家旅行社游自己的網站或網頁,佔全部旅行社的8。5%」。規模小是制約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