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村電子商務對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有哪些作用
1、物流能到達的地方,生活品質和生活必需品、奢侈品也就能夠到達,但是農村的優質的自然環境和日常低消費,會導致生活質量極度提高,導致外出打工人員迴流,製造業工人缺失的情況加劇,導致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2、電子商務業務能到達的地方,網路必須通常、網銀必須開通,導致國家建設必須延伸過去,通訊產業、電力、金融會藉此擴張業務,企業因此付出很多基礎建設費,但是後期盈利會越來越多;
3、由於生活品質提高,科學技術器材的供應問題解決了,醫療保健問題解決了,會逼迫農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因此文化產業會在農村季度擴張,尤其是遠程教育行業,農村因此會發生教育相關的劇烈震盪;
4、由於物資、科技、教育進一步跟進,農村和城市的差距會急劇減小,良好的環境和低廉的生活成本,會導致城市人口大量外流到鄉村,因此鄉村房地產、休閑、旅遊、療養、別墅、房地產、農家樂等產業會極度高速發展,相關公路、交通設施也會飛速跟進,相關交通設施、能源、供水等相關污染也會加劇,相關環保產業、垃圾處理產業、能源供應企業也會向農村轉移;
5、由於以上導致農村收益極快增加,農村自辦教育、醫療等產業會飛速發展,城市傳統學校教育等資源,會向農村快速轉移,農村人下一代、下二代的文化素質會短期內和城市人口的子女平齊,基於農村電商相關產業會自力更生發展,甚至超越城市相關產業,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可能因為電商再次實現富裕人口的農村包圍城市現場。
後面到底如何,現在都是猜想,後面等著瞧好了。
2、電商的大力發展和普及,對農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電商可以幫農村滯銷農產品賣出。筆者認為,農村電子商務的最大優勢在於協調共同發展,協調縣內外產業和產業的共生關系,有序開通農產品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息渠道,實現經營者的集體經營,消除各自為戰。主要行業將形成本地網上專業市場和本地品牌,共同展示和推廣。
競爭中的小!通用電氣公司,現在的競爭太大了,如衣服、鞋子、玩具等。,都是資金雄厚的製造商在霸權,他們有一支強大的經營團隊,一般的普通賣家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即使你的能力很強,也只能給他們點一片,而且農電,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農產品(特產) ,而且有的特產還有地區性,這個特產的競爭會小得多,雖然來源不太合適,但是他們畢竟有能力製造「雞頭」。
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的租金要少得多,在城市裡每年租一個100多平方米的休閑寫字樓就是幾萬,幾十億,而在農村,租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平房,一年幾萬就夠了,有的甚至一年只要幾千就夠了; 消費成本低!基本上農村地區都會有自己的井或高山水管牽引下來的泉水,甚至自來水,比在城市裡約半噸,而用電,基本上是50到60美分。
而且農村消費水平低,綠色蔬菜、雞、鴨、魚、肉、農村基本上都是自營的,所以農村電子商務的價格比較便宜,各種服務通過網路平台嫁接到農村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成為全縣、鄉、村、農業信息服務站。作為農村電子商務平台的實體終端,它直接植根於農村,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使服務登陸和農民成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3、農業電子商務的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目前我國農抄業發展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農產品流通的市場化低、流通成本高,農民沒有從流通領域享受到應得的比較利益。其中,由於我國農業發展相對落後,與現代科技的相關性聯系較低,大大削弱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市場競爭力。我國在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的路上越走越遠,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建築業、工業等行業紛紛加入電子商務這一大家庭,並因此成功實現了各行各業的升級轉型 。 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不僅可以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使農產品不再因為地域原因而滯銷,還可以簡化中間環節,增加農戶收益。被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影響的不僅僅是距離和收益問題,還有對農業產業的帶動和促進作用。農產品電子交易平台的發展不僅要求提升其經銷的農產品的檔次,同時還「倒逼」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戶去控制質量安全,提高農產品品質。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電子商務平台為農業行業帶來的巨大好處,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這個「大家庭」,實現了買賣雙方的互利共贏,也推動了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 。
4、電子商務如何帶動農村經濟
電子商務是對組織間、組織與個人間以及個人之間藉助EDI,extranet和Internet等網路所開展的商務活動的總稱。它既包括直接的網上交易,也包括網路廣告、在線服務、網上促銷、網上訂購和通過企業間EDI實現信息分享等其他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由於打破了原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極大的拓寬了企業的市場,電子商務對企業流程數字化和電子化的改造也改變了企業的運作模式,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同時企業為了電子商務的開展也進行了一定的人、財、物等資源的投入以及相應的計劃管理,有些企業這方面的投入甚至是不菲的。因此,電子商務對企業績效是否有影響、有什麼影響、影響的作用機理如何等問題都是企業管理決策和政府政策制定過程中應該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之一。
電子商務與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在理論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不同的學者根據不同的理論基礎,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兩者間的作用關系,總體來看有三個分析框架的使用比較廣泛,它們分別是:價值鏈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基於企業資源的觀點。
一、價值鏈
價值鏈分析是Porter(1985年)在他經典的競爭三部曲的第二部——《競爭優勢》中提出的。價值鏈分析探索了公司對價值創造有直接影響的主要活動和對公司主要活動起支持作用進而影響公司價值創造的活動。Porter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用來進行設計、生產、營銷、交貨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活動的集合。所有的這些活動都可以用價值鏈表示出來。
企業的每一種價值活動都可以劃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部分,我們在分析企業的任何一項活動是否和怎樣為企業創造價值時都可以從企業價值鏈的各項活動來分析。價值時買方原意為企業提供給他們的產品所支付的價格。價值是用總收入來衡量,總收入則是企業產品得到的價格與所銷售的數量的反映。一個公司獲得的價值如果大於它生產該產品而付出的成本的話,那麼它就是有利潤的。價值鏈的每個部分的差異化可以通過一定的活動來產生價值,這些活動會導致產品和服務去降低購買者的成本和購買者的收益。產品差異化的驅動因素,作為價值產生的源泉主要包括公司的戰略選擇、聯合、時間選擇,定位、在業務單元內分享、集成、規模和制度因素等。波特和米勒認為信息技術通過支持差異化戰略而產生了價值。
價值鏈分析在研究電子商務對企業績效影響時是很有用的,舉個例子,一個IT企業在該企業的網站上提供免費的軟體升級補丁,顧客既可以享受產品升級又不用花費時間和路費到企業指定的服務點,對顧客來說該企業產品的價值增值了,也就是說,企業通過這樣一項活動和行為將價值增加到了產品中去,顧客願意比原來更高的價格來購買該產品,企業的價值創造實現了增加。
Porter也將他的價值鏈分析運用到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的領域類,他總結了在企業的價值鏈中存在那些運用互聯網的價值活動。Stabell和Fjildstad發現價值鏈模型對於生產製造行業的公司比服務型的公司更加適合,因為服務行業的公司的價值鏈沒有能夠完全捕捉價值產生機制的本質。舉一個保險公司的例子,他們會問:「公司接收了什麼,生產了什麼,配送了什麼」。同樣的問題對於一些電子商務公司也是會出現的。根據這一觀點,Rayport和Sviokla提出了虛擬價值鏈的觀點,虛擬價值鏈模型包括收集、組織、選擇、分析和傳播信息等活動。盡管對價值鏈的這一修改獲得了虛擬市場特別是提供重要的信息產品的公司的響應,但是仍然有更完全地捕捉電子商務活動能力的空間。虛擬企業價值產生機會可能在於其對信息的新的聯合,對於交易的創新安排和對資源、能力、作用、與供應商、夥伴和消費者的關系等的配置和集成。運用價值鏈理論來分析電子商務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通過價值鏈清晰的發現電子商務是在企業的那個環節上創造價值、清晰的辨明價值創造的來源和價值創造的方式,但是價值鏈分析也有自身的不足,其一,價值鏈分析強調的是對價值的關注,即總收入的關注,但企業績效不僅僅只是收入,成本的高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學者們認為電子商務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的特別重要的影響就是對成本的影響;其二,由於價值鏈分析的出發點之一就是將企業進行細致的劃分,從更微觀的角度來分析企業的價值活動,運用價值鏈分析在考察電子商務對整個企業的綜合績效時也不是十分方便。
二、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經濟學源於Coase(1937年)的《企業的性質》一文,它主要的理論框架是由Williamson發展的。Williamson將交易成本分為兩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成本,即為簽訂契約、規定交易雙方的權利、責任等所花費的費用;二是簽訂契約後,為解決契約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從改變條款到退出契約所花費的費用。他認為當產品或服務在技術上分離的層面間發生轉移的時候交易就發生了。交易成本經濟學的核心是給定特定經濟條件下的交易去解釋最有效治理形式的選擇問題。影響這些選擇的關鍵維度包括,不確定性,交易頻率和保證交易的資產的特異性。
交易成本經濟學將交易的效率看作是價值的主要源泉,因為效率的提高有助於降低成本。它認為價值的產生可以來源於減少不確定性,復雜性,信息不對稱和小規模購買者的討價還價。此外,品牌,信任和交易經驗也可以降低公司間特殊交易的成本。最近,研究者們關注於研究對信息技術的投資降低協調成本和交易風險的問題。簡而言之,我們期望致力於降低交易成本的組織能夠從交易中獲取更多的價值。
通過Internet或者在高度網路化的環境中進行交易的主要影響是對交易造成的成本的降低。因此,對交易成本的分析從另一方面加深了我們對電子商務中價值產生的理解。交易成本包括管理者尋找供應商和客戶所花費的時間,於其他同行公司的聯系等,車旅費,接待費,還包括產品和存貨管理成本。除了降低這些交易的直接成本之外,電子商務公司也可以降低間接成本,例如逆向選擇成本,道德風險等。這些成本可能是由於交易頻率的增加(因為開放標准,任何人可以與其他人聯系),交易不確定性的降低(通過提供交易特定信息),資產特異性(舉個例子,通過網站特異性)而產生的。小規模購買者的議價情況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有可能緩解,因為大部分以前沒有聯系過的雙方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雖然把交易成本作為研究電子商務對企業績效影響的一個理論基礎是顯得十分自然而然的,但是在交易成本的來研究時存在幾處顯著的缺陷:其一,交易成本關注的是單個企業成本的最小化,往往忽略了交易雙方的相互依賴和聯合價值最大化的機會,而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企業間的戰略關系和利益的相互聯系也更加緊密,也就是說,把任何特定的交易看作是孤立於其他交易的交易的話使得評估這一交易產生的價值變得更困難,這對交易成本的適用性提出了挑戰;其二,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由於交易成本自身定義和構成的原因,交易成本的測量一直是一個對研究者們非常困難的問題,現在十分缺乏實證的數據來估計交易成本,也就更談不上完全基於交易成本的電子商務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三、RBV
基於資源的觀點(RBV)是對熊彼特關於價值創造觀點的繼承和發展,它將企業看作一組資源和能力的結合體。RBV認為將一組補充的和特定的資源和能力(在產業內這些資源和能力是稀缺的、有價的、難以模仿、難以代替和難以轉移的)進行獨特地合並和組合可能會導致價值產生。因此,資源基礎觀點假設公司特有的資源和能力會產生價值。
只有當一個公司的資源和能力能夠為公司降低成本或提高收入的情況下,這些資源和能力才是有價值的。盡管RBV文獻常常關注價值的佔有和競爭優勢的維持等問題,但是最近對RBV的擴展——動態能力方式探索了這些能夠產生價值的資源是如何產生或獲取的。動態能力紮根於公司管理和組織過程,比如協調,集成,配置,改革或者學習活動中。這些能力使得公司能夠產生和獲取熊彼特租金。這樣的價值產生過程的例子是產品研發,戰略制定結盟,知識創造和能力轉換。
電子商務的出現很明顯開創了價值產生的新源泉,因為公司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資源和能力或者一些新的資源互補的方式。例如,在電子商務企業中,企業提供網上交易和網上服務以及通過前台和後台系統的集成,可以使原來僅僅服務於企業內部信息化的IT能力與服務於客戶的銷售和服務的能力結合起來,為企業創造了新的價值來源。然而,電子商務對RBV理論形成了挑戰。由於基於信息的資源和能力相對其他類型的資源和能力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因此這就會導致價值發生轉移情況的增加和新創造能力的可維持性降低。同時,時間壓縮的不經濟成為了模仿公司特定的資源和能力的一個障礙,因此使得價值得以保存。對於價值保存和維持得期望是價值產生得重要動機。然而在網路經濟中,公司需要選擇直接擁有或者控制這些資源和能力。通過結成夥伴和資源共享協議的達成對這些資源和能力進行的評估對於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可行的,由於競爭者同樣也可能非常容易地獲得替代資源,因此這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是具有挑戰性的。
有研究指出在研究信息技術相關的能力資源對企業績效影響時,運用RVB顯得比運用交易成本更有效,從近期的研究現狀來看,運用RBV來研究電子商務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成為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及到的,RBV也有自身的不足,其一,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中,資源的轉移、模仿更加容易,雖然有的研究考慮到了時間的因素減弱了這些影響,但總體來說現有的理論還無法圓滿的回答這一問題;其二,在RBV的研究中,如何去選擇和界定和測量各種資源、能力、影響因素和績效變數是一個難點,不少研究僅僅是將RBV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而在實證研究中並沒有實際的對RBV進行測量,有理由相信對上述變數的不同選擇組合對研究的結論存在比較大的影響;其三,RBV關注的是企業資源和能力的相互補充結合為企業創造價值並沒有研究這些資源和能力是怎樣來互補結合的,而這正是企業管理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四、結論
這三種分析框架既是相互獨立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為電子商務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提供了理論的支撐,在研究具體問題時可以選擇特定的分析框架,或者聯合起來考慮。例如,研究電子商務對企業收入的影響時,更多是從價值鏈的角度來研究;而研究電子商務對企業成本的影響時,更多是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來研究;而研究電子商務對企業流程效率的影響時,更多是從RBV的角度來研
09-11-09 | 添加評論
0
dzf2017
本文通過對當前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及其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就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進行了嘗試性的探析,同時為解決當前中國農村開展電子商務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中國農村電子商務B 2 B交易場的構想。
關鍵詞: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
一 引言
目前,從對中國互聯網認識和使用的群體來看,絕大部分都集中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雖然其中會有分布於農業行業的部分,但從總體看來,所佔比率很低。而且,就真正農業用戶而言,受 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用戶的真實需求被大大地打了一個折扣。正是這種外部環境的局限,使得眾多的IT精英們面對農業這個中國最大的產業只能望而卻步,尤其是互聯網的應用,不論是從建立商業模式的角度,還是考慮操作規程的實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產業的推廣應用難得多。
二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2.1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基本概述
2.1.1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站點有了顯著的發展。
1994 年以來,中國農業信息網和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的相繼開通運行,標志著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始邁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信息技術農業應用研究與推廣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農業綜合資料庫和各類應用系統,其中以糧棉油為主的信息技術成果約佔1/3。農業部利用網路協議信息發布與查詢等技術,建成的專業面涵蓋較寬,信息存儲、處理及發布能力較強,信息資源豐富和更新量較大的中國農業信息網,現聯網用戶已發展到了 3000多家。據農業部信息中心檢索,到2002年初,中國大陸農業網站數量已達3000多家,超過了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如果加上台灣和香港的農業網站,中國農業網站數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內
2.1.2 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也已經開始起步。
目前,農業信息體系建設有了良好開端,32個省(區、市)均建立了農業信息網站,多數省份成立了農業信息中心,有1/3的省份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據統計,廣東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當迅速,在全國居領先地位,為農業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2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2.2.1全國上網用戶比例很低,農民上網更少。
據有關方面統計,在全國將近7800多萬網民中,從事與農業相關職業的網民所佔比例不足1%,而且絕大部分是農業管理與技術人員。且高度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北京、上海和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區,真正上網的農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中網路成本較高,大多數農民買不起計算機,是中國農民上網的主要阻礙。現在平均每台計算機的價格約為3000元至4000元;農村電話上網費用3.6元/小時,在加上各種培訓費用,普遍農民難以支付如此高的費用。
2.2.2農業網站不多,網站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程度低。
根據CNNIC的調查結果表明:互聯網的用戶分布與農業網站的地區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用戶很少,而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落後,技術水平更低,對信息和技術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時,以農業信息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在全國所佔的比例也不高,並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網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類型:①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網站和各級政府建立的網站;②高等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的綜合性和專業性網站;③各行業建立的專業性網站;④少部分個人的網站;⑤非農業信息網站中的農業信息專欄。
2.2.3 基礎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實用資料庫。
由於農業生產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關繫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很大,原有的基礎工作比較薄弱,大型資料庫的建立也是近幾年的比較正規進行。盡管各個單位都有資料庫,但真正可以投入運行的並不多。即使為數不多的資料庫,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要使用它們,也是困難重重。製作單位利益和數據保密問題,使得這些數據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費。
5、隨著網路購物的發展,對於農業來說有什麼影響?
互聯網農業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最明顯的就是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農民的農產品再也不需要到處去找銷售渠道了,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銷售,甚至還可以保證農產品到達客戶手中還是新鮮的。
6、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和興起,改變了農村傳統的銷售模式,幫助農業生產者將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打破了地域限制,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